长江三峡库区某滑坡稳定性评价及治理工程研究
| 中文摘要 | 第1-5页 |
| 英文摘要 | 第5-10页 |
| 1 绪论 | 第10-15页 |
| ·研究的目的及意义 | 第10-11页 |
| ·滑坡治理工程研究现状 | 第11-13页 |
| ·本文的主要内容及研究思路 | 第13-15页 |
| ·本文的主要内容 | 第13-14页 |
| ·本文的研究思路 | 第14-15页 |
| 2 滑坡灾害性及其地质环境分析 | 第15-26页 |
| ·滑坡灾害性分析 | 第15-16页 |
| ·滑坡灾害分布位置、规模及范围 | 第15页 |
| ·滑坡灾害主要危及对象及损失估算 | 第15-16页 |
| ·滑坡区自然条件 | 第16-17页 |
| ·地理位置与交通条件 | 第16页 |
| ·气象与水文 | 第16-17页 |
| ·滑坡区地质环境条件分析 | 第17-26页 |
| ·地形地貌 | 第17-18页 |
| ·地层岩性与岩土工程地质特性 | 第18-19页 |
| ·地质构造 | 第19-21页 |
| ·岩石风化 | 第21-22页 |
| ·水文地质 | 第22-26页 |
| 3 滑坡灾害体基本特征及稳定性分析 | 第26-52页 |
| ·滑坡灾害体基本特征 | 第26-31页 |
| ·分布特征 | 第26页 |
| ·滑坡的成因机制 | 第26-27页 |
| ·滑坡的空间形态 | 第27页 |
| ·滑坡的物质组成与结构 | 第27-28页 |
| ·滑体水文地质特征 | 第28-29页 |
| ·滑床特征 | 第29页 |
| ·滑带特征 | 第29-30页 |
| ·滑坡近期变形特征 | 第30页 |
| ·影响地质灾害体稳定性的主要因素 | 第30-31页 |
| ·滑坡灾害的稳定性分析 | 第31-52页 |
| ·岩土工程地质特性 | 第31-40页 |
| ·岩土物理力学参数的选取 | 第40-42页 |
| ·渗流分析 | 第42页 |
| ·稳定分析 | 第42-48页 |
| ·稳定性计算成果 | 第48-50页 |
| ·稳定性验算结论 | 第50-52页 |
| 4 滑坡灾害的治理工程技术方案 | 第52-62页 |
| ·治理目标与原则 | 第52页 |
| ·治理目标 | 第52页 |
| ·治理工程设计原则 | 第52页 |
| ·治理工程设计工况和标准 | 第52-54页 |
| ·设计工况 | 第52页 |
| ·设计标准 | 第52-53页 |
| ·设计参数确定 | 第53-54页 |
| ·治理工程技术方案设计 | 第54-60页 |
| ·方案设计 | 第54-56页 |
| ·工程分项设计 | 第56-60页 |
| ·治理工程实施后的稳定性 | 第60-62页 |
| 5 工程监测设计及施工组织设计 | 第62-70页 |
| ·工程监测设计 | 第62-65页 |
| ·监测工作的任务和目的 | 第62页 |
| ·监测设计方案主要技术依据及原则 | 第62页 |
| ·监测工作设计 | 第62-64页 |
| ·监测工程量 | 第64-65页 |
| ·监测结果 | 第65页 |
| ·施工组织设计 | 第65-70页 |
| ·施工条件 | 第65-66页 |
| ·料场选择与开采 | 第66页 |
| ·施工布置 | 第66-67页 |
| ·施工方法及施工顺序 | 第67-68页 |
| ·施工进度计划 | 第68页 |
| ·施工管理与监理 | 第68页 |
| ·治理效果 | 第68-70页 |
| 6 结论与建议 | 第70-72页 |
| ·主要结论 | 第70页 |
| ·主要建议 | 第70-72页 |
| 致谢 | 第72-73页 |
| 参考文献 | 第73-76页 |
| 独创性声明 | 第76页 |
| 学位论文版权使用授权书 | 第76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