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经济论文--农业经济论文--中国农业经济论文--农业部门经济论文--种植业论文--粮食作物论文

河北省粮食生产的自然灾害补偿问题研究

摘要第1-6页
Abstract第6-15页
1 引言第15-32页
   ·问题的提出第15-17页
   ·研究目的与意义第17-19页
     ·研究的目的第17-18页
     ·研究的意义第18-19页
   ·国内外研究现状第19-23页
     ·国外研究现状第19-20页
     ·国内研究现状第20-22页
     ·对国内外研究现状的评述第22-23页
   ·主要概念与研究范围界定第23-27页
     ·主要概念第23-25页
     ·研究范围界定第25-27页
   ·研究内容与研究思路第27-29页
     ·研究内容第27-28页
     ·研究的基本思路第28-29页
   ·主要研究方法第29-30页
   ·主要研究创新第30-32页
2 研究的理论基础第32-39页
   ·自然灾害补偿的保险理论第32-35页
     ·保险在自然灾害管理中的职能定位第32-33页
     ·农业保险的自然灾害补偿问题第33-35页
   ·自然灾害的政府财政补偿理论第35-37页
     ·政府承担自然灾害管理的理论依据第35-36页
     ·自然灾害补偿的公共财政理论第36-37页
   ·灾害经济学理论第37-39页
3 河北省粮食生产自然灾害与损失补偿的现状第39-57页
   ·河北省粮食生产自然灾害与损失补偿的历史回顾第39-44页
     ·河北省粮食生产的气候和地理环境第39页
     ·河北省自然灾害损失的历史概况第39-41页
     ·计划经济时期单一的财政补偿与发展变迁第41-42页
     ·农业保险自然灾害补偿的历史回顾第42-44页
   ·河北省粮食生产自然灾害的特征第44-47页
     ·河北省粮食生产中自然灾害的基本特征第44-45页
     ·河北省粮食生产中自然灾害的比较特征第45-47页
   ·河北省粮食灾情损失分析第47-53页
     ·河北省主要粮食生产灾情概况第47-48页
     ·河北省粮食生产与自然灾害的相关性分析第48-52页
     ·河北省粮食产量灾害水平的变化分析第52-53页
   ·河北省粮食生产自然灾害补偿的现状第53-56页
     ·粮农选择自然灾害风险自留第53页
     ·民间借贷补偿方式比较流行第53-54页
     ·政府财政救助与补偿是最主要的补偿方式第54页
     ·农业保险补偿尚处于起步阶段第54-55页
     ·社会组织补偿功能没有完全发挥第55页
     ·农村金融机构惜贷第55-56页
   ·小结第56-57页
4 自然灾害补偿方式的效果分析第57-87页
   ·政府财政自然灾害补偿效果分析第57-64页
     ·政府财政自然灾害补偿的PEST 分析第57-58页
     ·自然灾害政府财政补偿支出水平分析第58-61页
     ·河北省政府财政自然灾害补偿的调研与实证分析第61-64页
   ·粮食作物保险补偿的效果分析第64-79页
     ·粮食作物保险的经济学分析第64-65页
     ·粮食作物保险的运行效果分析第65-68页
     ·河北省粮食作物保险补偿的调研与实证分析第68-79页
   ·农村金融支农的间接补偿效果分析第79-83页
     ·农村正规金融组织与粮农的借贷行为分析第79-81页
     ·河北省农村金融间接补偿与农民收入的关系分析第81-83页
   ·自我储蓄与互助补偿效果分析第83-85页
     ·自我储蓄与互助补偿的经济学分析第83-84页
     ·河北省粮农自我储蓄与互助方式在自然灾害中发挥的效果分析第84-85页
   ·其他非正规借贷的补偿效果分析第85页
     ·非正规借贷补偿的经济学分析第85页
     ·河北省粮农非正规借贷方式在自然灾害中发挥的效果分析第85页
   ·小结第85-87页
5 河北省粮食生产自然灾害补偿中的问题与成因分析第87-106页
   ·河北省粮食生产中自然灾害补偿的问题第87-91页
     ·补偿的资金数量少第87-88页
     ·补偿的时效性差第88-89页
     ·补偿的结构不合理第89-90页
     ·市场补偿的产品少第90页
     ·补偿的运行机制不完善第90-91页
   ·自然灾害补偿问题中的主体因素分析第91-101页
     ·从灾害心理效应看粮农的决策第91-93页
     ·从经营状况看市场主体的决策第93-95页
     ·从财政职能看政府的决策第95-96页
     ·自然灾害补偿主体行为与粮农的博弈分析第96-101页
     ·主体动力不足——补偿存在问题的内因第101页
   ·自然灾害补偿问题中的制度约束分析第101-105页
     ·自然灾害补偿的法律制度缺失第102-103页
     ·自然灾害补偿中规范化的市场制度缺失第103-104页
     ·自然灾害补偿管理的外部风险再补偿机制缺失第104页
     ·土地制度变化与制度缺失第104-105页
     ·制度缺失——补偿存在问题的外因第105页
   ·小结第105-106页
6 河北省粮食生产自然灾害补偿的模式选择与运行机制设计第106-122页
   ·对现行自然灾害补偿模式的一般性描述第106-109页
     ·粮食生产自然灾害补偿模式的构成系统第106页
     ·自然灾害补偿模式的发展演变第106-107页
     ·各种自然灾害补偿模式分析第107-109页
   ·现阶段自然灾害补偿模式的选择第109-110页
   ·构建协同补偿模式下运行机制的目标第110-111页
     ·具体目标第110-111页
     ·动态目标第111页
   ·构建协同补偿模式下运行机制的原则第111-113页
   ·构建协同补偿模式下运行机制的思路与核心第113-115页
     ·构建协同补偿模式下运行机制的思路第113-114页
     ·构建协同补偿模式下运行机制的核心第114-115页
   ·构建协同补偿模式下运行机制的主要框架第115-118页
     ·补偿主体的结构框架第115-116页
     ·多层次补偿机制的结构框架第116-118页
   ·协同补偿模式下运行机制的补偿能力探讨第118-121页
   ·小结第121-122页
7 完善粮食生产自然灾害补偿的制度创新第122-133页
   ·建立粮食生产的生态环境补偿机制第122-124页
     ·建立粮食生产生态环境政府补偿机制的基本原则第122-123页
     ·建立健全粮食生产生态补偿机制的主要途径和措施第123页
     ·建立健全粮食生产生态补偿机制的保障体系第123-124页
   ·完善促进公平的补偿政策第124-125页
   ·建立财政对市场行为的补贴制度第125-127页
     ·科学合理的粮食作物保险补偿制度第125-126页
     ·加强对其他农村金融机构的支持第126-127页
   ·加大金融产品创新力度第127-130页
     ·巨灾风险证券化第127-128页
     ·发展粮食作物的指数保险第128-129页
     ·加强农村信贷与农业类保险的银保互动第129-130页
   ·形成多层次的补偿体系第130-132页
   ·小结第132-133页
8 结语第133-136页
   ·本研究的主要结论第133-134页
   ·下一步研究的展望第134-136页
参考文献第136-143页
作者简介第143-144页
在读期间的学术研究情况第144-146页
致谢第146-148页

论文共148页,点击 下载论文
上一篇:均等化目标下农村基本公共服务制度创新研究
下一篇:京津冀都市圈农产品物流系统优化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