白洋淀的水环境质量与保护对策研究
1 引言 | 第1-11页 |
·研究意义及国内外研究现状综述 | 第8-11页 |
·水环境的研究意义 | 第8页 |
·水环境研究现状 | 第8-11页 |
2 白洋淀水环境现状分析 | 第11-16页 |
·白洋淀地理及气候条件 | 第11-12页 |
·水文状况 | 第12-14页 |
·经济状况 | 第14-15页 |
·污染源状况 | 第15页 |
·水环境分析 | 第15-16页 |
3 水质评价研究 | 第16-24页 |
·水质评价 | 第16页 |
·评价方法 | 第16-24页 |
·污染指数法 | 第16-18页 |
·分级评价法 | 第18-19页 |
·坐标法 | 第19页 |
·打分法 | 第19-20页 |
·水质模糊评价 | 第20-22页 |
·主成分分析 | 第22-23页 |
·评价方法的比较及选取 | 第23-24页 |
4 水质评价 | 第24-29页 |
·水环境质量评价标准 | 第24页 |
·地表水体质量标准 | 第24-25页 |
·白洋淀水质评价 | 第25-29页 |
5 水环境容量研究 | 第29-35页 |
·水环境承载力含义 | 第29页 |
·水环境承载力评价研究 | 第29-33页 |
·定量指标 | 第29页 |
·评价方法与模式 | 第29-32页 |
·湖泊、水库的盒模型 | 第32-33页 |
·水环境承载力的特点 | 第33-35页 |
·时间性 | 第33页 |
·空间性 | 第33页 |
·稳定性和动态性 | 第33-34页 |
·约束条件 | 第34-35页 |
6 水环境容量计算 | 第35-40页 |
·水质目标 | 第35页 |
·数学模型 | 第35-36页 |
·COD水环境容量计算公式 | 第35页 |
·氮、磷水环境容量计算公式 | 第35-36页 |
·边界条件及参数确定 | 第36-38页 |
·边界条件 | 第36-37页 |
·参数确定 | 第37-38页 |
·计算结果 | 第38页 |
·比较与分析 | 第38-40页 |
7. 白洋淀的水环境保护措施 | 第40-43页 |
·削减入淀污水中的污染物 | 第40页 |
·调整白洋淀湿地的运用水位,减少干淀机率 | 第40-41页 |
·开辟新水源 | 第41页 |
·白洋淀功能区域划分 | 第41页 |
·实行科学管理,促进旅游事业可持续发展 | 第41页 |
·国外经验 | 第41-43页 |
8 结束语 | 第43-44页 |
参考文献 | 第44-47页 |
在读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 | 第47-48页 |
作者简历 | 第48-49页 |
致谢 | 第49-50页 |
附 发表文章 | 第50-53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