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1-8页 |
Abstract | 第8-11页 |
缩略词表 | 第11-12页 |
第一章 文献综述 | 第12-26页 |
1 问题的提出 | 第12-13页 |
2 前人研究进展 | 第13-25页 |
·柑橘原生质体融合研究进展 | 第13-17页 |
·柑橘原生质体融合方法 | 第14页 |
·柑橘原生质体融合方式 | 第14-16页 |
·柑橘对称融合研究 | 第14-15页 |
·柑橘非对称融合研究 | 第15-16页 |
·柑橘亚原生质体融合研究 | 第16页 |
·柑橘体细胞杂种在育种上的应用 | 第16-17页 |
·柑橘体细胞杂种核质遗传研究进展 | 第17-22页 |
·柑橘体细胞杂种核遗传 | 第17-21页 |
·柑橘体细胞杂种胞质遗传 | 第21-22页 |
·柑橘体细胞杂种线粒体遗传 | 第21页 |
·柑橘体细胞杂种叶绿体遗传 | 第21-22页 |
·植物亚原生质体分离及融合研究进展 | 第22-25页 |
·植物胞质体分离及融合 | 第22-23页 |
·植物胞质体分离 | 第22-23页 |
·“胞质体-原生质体”融合 | 第23页 |
·植物微原生质体分离及融合 | 第23-25页 |
·植物微原生质体分离 | 第24页 |
·微原生质体融合 | 第24-25页 |
3 本研究的目的和内容 | 第25-26页 |
第二章 柑橘胞质体分离与融合研究 | 第26-47页 |
1 前言 | 第26页 |
2 材料与方法 | 第26-33页 |
·材料 | 第26页 |
·试验方法 | 第26-33页 |
·原生质体分离与纯化 | 第26-27页 |
·胞质体分离 | 第27页 |
·胞质体鉴定 | 第27-28页 |
·“胞质体-原生质体”融合,培养及再生 | 第28页 |
·再生产物鉴定 | 第28-33页 |
·再生材料的FCM分析 | 第28页 |
·细胞学检查 | 第28-29页 |
·总DNA的提取 | 第29页 |
·RAPD分析 | 第29页 |
·SSR分析 | 第29-30页 |
·AFLP分析 | 第30-32页 |
·CAPS分析 | 第32-33页 |
3 结果与分析 | 第33-44页 |
·温州蜜柑胞质体分离体系的建立 | 第33-38页 |
·离心后胞质体分离层的形成 | 第33页 |
·分离参数的优化 | 第33-37页 |
·离心转速 | 第33-35页 |
·离心时间 | 第35页 |
·离心温度 | 第35-36页 |
·梯度组成及体积 | 第36-37页 |
·胞质体的鉴定与培养 | 第37-38页 |
·“胞质体-原生质体”融合和再生体系建立 | 第38-40页 |
·电融合参数的优化 | 第38页 |
·融合再生情况 | 第38-40页 |
·“国庆1号+默科特橘橙”再生物的杂种鉴定 | 第40-44页 |
·倍性分析 | 第40-41页 |
·核来源 | 第41-42页 |
·再生胚状体的胞质来源 | 第42-44页 |
4 讨论 | 第44-47页 |
·甘露醇-蔗糖梯度超速离心方法用于分离胞质体的可行性 | 第44页 |
·分离大量高纯度的植物胞质体可采用的模式程序 | 第44-45页 |
·本研究中未能得到再生植株的可能原因 | 第45-46页 |
·“胞质体-原生质体”融合体系应用于胞质基因转移的前景 | 第46-47页 |
第三章 柑橘转移CMS性状的非对称融合 | 第47-62页 |
1 前言 | 第47页 |
2 材料与方法 | 第47-49页 |
·材料 | 第47页 |
·试验方法 | 第47-49页 |
·原生质体分离与纯化 | 第48页 |
·原生质体预处理 | 第48页 |
·紫外线(UV)辐射 | 第48页 |
·碘乙酸(IA)处理 | 第48页 |
·原生质体活力测定和核形态观察 | 第48页 |
·紫外线照射原生质体的DNA片段化检测 | 第48页 |
·紫外线处理原生质体做饲养层培养原生质体 | 第48-49页 |
·原生质体融合、培养及再生 | 第49页 |
·再生产物鉴定 | 第49页 |
3 结果与分析 | 第49-59页 |
·紫外线(UV)对原生质体的影响 | 第49-51页 |
·紫外线对原生质体活力和再生的影响 | 第49-50页 |
·紫外线照射原生质体引起的DNA片断化 | 第50-51页 |
·紫外线处理的原生质体做饲养层培养目标原生质体的效果 | 第51-52页 |
·FDA和H33258双染色统计原生质体活力 | 第52-54页 |
·非对称融合再生与鉴定 | 第54-59页 |
·非对称融合再生情况 | 第54-55页 |
·“国庆1号+锦橙”再生物的杂种鉴定 | 第55-59页 |
·倍性分析 | 第55-56页 |
·核组成分析 | 第56-57页 |
·胞质DNA分析 | 第57-59页 |
4 讨论 | 第59-62页 |
·紫外线用于植物非对称体细胞杂交的前景 | 第59-60页 |
·植物体细胞杂种的再生优势现象 | 第60-62页 |
第四章 柑橘体细胞杂种核质遗传分析 | 第62-81页 |
1 前言 | 第62页 |
2 材料与方法 | 第62-64页 |
·材料 | 第62页 |
·试验方法 | 第62-64页 |
·倍性分析 | 第62页 |
·总DNA的提取、SSR分析、CAPS分析 | 第62-64页 |
·SRAP分析 | 第64页 |
3 结果与分析 | 第64-77页 |
·属间体细胞杂种组合核质分析 | 第64-71页 |
·澳洲指橘+酸橙 | 第64-68页 |
·倍性分析 | 第66页 |
·核DNA来源 | 第66-68页 |
·胞质DNA来源 | 第68页 |
·丹西红橘+长寿金柑 | 第68-71页 |
·倍性分析 | 第68-69页 |
·核DNA来源 | 第69-70页 |
·胞质DNA来源 | 第70-71页 |
·种间体细胞杂种组合核质分析 | 第71-77页 |
·沙漠蒂甜橙+酸橙 | 第71-74页 |
·倍性分析 | 第71-72页 |
·核DNA来源 | 第72-73页 |
·胞质DNA来源 | 第73-74页 |
·丹西红橘+红江橙 | 第74-77页 |
·倍性分析 | 第74页 |
·核DNA来源 | 第74-76页 |
·胞质DNA来源 | 第76-77页 |
4 讨论 | 第77-81页 |
·对称融合产生二倍体叶肉亲本型胞质杂种的原因 | 第77-79页 |
·柑橘对称融合方式产生非对称体细胞杂种的现象 | 第79-80页 |
·体细胞杂种的SRAP标记鉴定 | 第80-81页 |
参考文献 | 第81-94页 |
致谢 | 第94-95页 |
附录 攻读博士学位期间发表论文 | 第95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