引言 | 第1-8页 |
第一章 道德是调节社会关系的特殊方式 | 第8-12页 |
第一节 道德的功能 | 第8-9页 |
第二节 道德与经济、法律等的关系 | 第9-10页 |
第三节 道德评价 | 第10-12页 |
第二章 中国传统社会道德泛化之成因 | 第12-17页 |
第一节 氏族社会的道德观念的影响 | 第12-14页 |
第二节 一元化的儒家道德本位的影响 | 第14-17页 |
第三章 中国传统社会道德泛化之表现 | 第17-22页 |
第一节 家国同构 | 第17-19页 |
第二节 重道义精神,轻功利价值 | 第19-20页 |
第三节 “非善即恶”的两极对立的道德评价方式 | 第20-22页 |
第四章 对中国传统道德泛化之批判 | 第22-26页 |
第一节 片面地强调道德的至上性和优先性 | 第22-23页 |
第二节 极力主张政治、经济的道德 | 第23-24页 |
第三节 崇尚空想的道德理想主义 | 第24-25页 |
第四节 出现计划经济时期的道德专政 | 第25-26页 |
第五章 现代道德的恰当定位 | 第26-32页 |
第一节 现代社会对道德的要求 | 第26-28页 |
第二节 准确把握行为“应当”、“正当”、“失当”的维度 | 第28-29页 |
第三节 拒斥道德泛化,主张道德多元化 | 第29-30页 |
第四节 防止道德相对主义、道德虚无主义 | 第30-32页 |
结语 | 第32-33页 |
注释 | 第33-35页 |
参考文献 | 第35-37页 |
论文摘要(中文) | 第37-39页 |
论文摘要(英文) | 第39-42页 |
后记 | 第42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