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文摘要 | 第1-4页 |
英文摘要 | 第4-7页 |
引言 | 第7-16页 |
1 马克思恩格斯社会和谐思想的理论来源 | 第16-21页 |
·对西方传统文化中和谐思想的科学继承 | 第16-17页 |
·对空想社会主义思想家和谐思想的批判继承 | 第17-18页 |
·同各种错误“和谐”论调斗争的经验总结 | 第18-21页 |
2 马克思恩格斯社会和谐思想的主要内容 | 第21-40页 |
·社会和谐的基本内涵与意义 | 第21-25页 |
·实现社会和谐的主要途径 | 第25-28页 |
·实现社会和谐的依靠力量是无产阶级 | 第28-30页 |
·资本主义生产方式是人与人、人与自然关系恶化的社会根源 | 第30-33页 |
·共产主义是人与人、人与自然高度和谐的社会 | 第33-40页 |
3 马克思恩格斯社会和谐思想的基本特征 | 第40-45页 |
·坚持以辩证、历史、科学的观点分析社会和谐 | 第40-42页 |
·立足于劳动实践的角度阐述社会和谐 | 第42-43页 |
·贯穿着对非无产阶级社会和谐理论的革命批判 | 第43-45页 |
4 马克思恩格斯社会和谐思想的理论意义 | 第45-49页 |
·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基本观点 | 第45-46页 |
·科学发展的基本思想 | 第46-48页 |
·人类社会由不和谐到高度和谐的基本规律 | 第48-49页 |
结语 | 第49-51页 |
参考文献 | 第51-52页 |
附录 | 第52-53页 |
后记 | 第53-54页 |
原创性声明 | 第54页 |
湖南师范大学学位论文版权使用授权书 | 第54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