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工业技术论文--化学工业论文--一般性问题论文--化工过程(物理过程及物理化学过程)论文--分离过程论文

络合—超滤耦合新技术及过程模拟研究

中文摘要第1-5页
Abstract第5-14页
符号说明第14-17页
第一章 绪论第17-39页
   ·超滤分离技术研究进展第17-25页
     ·超滤技术的基本概况第17页
     ·超滤过程中的膜污染及清洗第17-20页
       ·影响超滤膜污染的主要因素第17-19页
       ·超滤膜污染表征技术第19页
       ·超滤膜清洗技术及评价方法第19-20页
     ·超滤膜流动电位研究及应用第20-22页
       ·流动电位表征超滤膜的表面电性质第20-21页
       ·流动电位表征超滤膜的污染程度第21-22页
       ·流动电位表征超滤膜的清洗效果第22页
     ·超滤技术在废水处理中的应用第22-25页
       ·超滤技术在含油废水处理中的应用第22-23页
       ·超滤技术在生活污水处理中的应用第23页
       ·超滤技术在食品工业废水处理中的应用第23-24页
       ·超滤技术在纺织印染工业废水处理中的应用第24页
       ·超滤技术在其它废水处理中的应用第24-25页
   ·重金属废水处理方法的研究进展第25-28页
     ·重金属废水的传统处理方法第25-26页
       ·化学法第25页
       ·吸附法第25页
       ·电解法第25-26页
       ·离子树脂交换法第26页
     ·反渗透和纳滤技术在重金属废水处理中的应用第26-27页
     ·超滤技术在重金属废水处理中的应用第27页
     ·电渗析技术在重金属废水处理中的应用第27-28页
     ·液膜技术在重金属废水处理中的应用第28页
   ·膜技术与过程耦合的研究进展第28-32页
     ·膜与其它分离技术耦合第29-31页
       ·膜与汽化技术耦合第29页
       ·膜与萃取技术耦合第29-30页
       ·膜与结晶技术耦合第30页
       ·膜与超临界技术耦合第30-31页
     ·膜与反应过程耦合第31-32页
       ·分离膜反应器第31页
       ·催化膜反应器第31-32页
   ·聚电解质络合-超滤耦合技术在重金属废水处理中的应用第32-36页
     ·影响络合过程的主要因素第32-33页
       ·pH值的影响第32页
       ·金属离子/聚合物浓度比的影响第32-33页
       ·外加盐浓度的影响第33页
     ·影响超滤过程的主要因素第33-34页
       ·温度的影响第33-34页
       ·压差和料液流速的影响第34页
       ·聚电解质浓度的影响第34页
     ·影响聚合物再生过程的主要因素第34-35页
     ·近年来的研究概况第35-36页
   ·立题背景及意义第36-37页
   ·研究思路及内容第37-39页
第二章 实验部分第39-44页
   ·膜及膜组件第39页
   ·主要实验药品及仪器第39-40页
     ·主要实验药品第39页
     ·主要实验仪器第39-40页
   ·实验装置第40页
   ·分析方法第40-41页
   ·实验内容第41-44页
     ·超滤膜流动电位的测定第41页
     ·聚丙烯酸钠溶液超滤操作参数优化实验第41页
     ·聚丙烯酸钠在膜表面吸附量测定第41页
     ·膜污染阻力测定第41页
     ·聚丙烯酸钠溶液的预处理第41-42页
     ·聚电解质络合重金属离子-超滤耦合实验第42页
     ·重金属离子选择性分离实验第42页
     ·重金属离子-聚电解质络合物解离实验第42-43页
     ·低浓度含铜线路板工业废水实验第43-44页
第三章 金属离子溶液超滤行为的研究第44-56页
   ·膜流动电位基本理论第44-45页
   ·压差对膜电位差的影响第45页
   ·pH值对流动电位、膜渗透性和离子传递的影响第45-48页
     ·pH值对流动电位的影响第45-46页
     ·pH值对膜渗透性的影响第46-47页
     ·pH值对金属离子截留系数的影响第47页
     ·pH值对△pH的影响第47-48页
   ·离子强度对流动电位、膜渗透性和离子传递的影响第48-51页
     ·离子强度对流动电位的影响第48-49页
     ·离子强度对膜渗透性的影响第49-50页
     ·离子强度对金属离子截留系数的影响第50页
     ·离子强度对△pH的影响第50-51页
   ·离子混合对流动电位、膜渗透性和离子传递的影响第51-52页
   ·重金属溶液体系的超滤特性第52-55页
     ·重金属离子溶液中膜等电点测定第52-53页
     ·pH值对重金属离子截留行为的影响第53-55页
   ·本章小结第55-56页
第四章 聚电解质溶液超滤行为的研究第56-71页
   ·操作参数对聚丙烯酸钠溶液超滤过程的影响第56-60页
     ·pH值对膜稳定通量和截留系数的影响第56-57页
     ·操作压差对膜稳定通量和截留系数的影响第57-58页
     ·流量对膜稳定通量和截留系数的影响第58页
     ·浓度对膜稳定通量和截留系数的影响第58-59页
     ·温度对膜稳定通量和截留系数的影响第59-60页
   ·聚丙烯酸钠-超滤膜间吸附机理研究第60-64页
     ·聚丙烯酸钠在超滤膜表面的吸附第60页
     ·聚丙烯酸钠在超滤膜表面的吸附动力学第60-61页
     ·pH值对吸附量的影响第61-62页
     ·离子强度对吸附量的影响第62-63页
     ·聚丙烯酸钠在超滤膜表面吸附等温线第63-64页
   ·膜污染阻力模型第64-69页
     ·膜污染阻力模型的建立第64页
     ·操作参数对膜污染阻力的影响第64-69页
       ·pH值对膜污染阻力的影响第64-66页
       ·压差对膜污染阻力的影响第66-67页
       ·流量对膜污染阻力的影响第67-68页
       ·温度对膜污染阻力的影响第68-69页
   ·膜污染动力学第69-70页
   ·本章小结第70-71页
第五章 聚电解质络合重金属离子-超滤耦合技术的研究第71-103页
   ·聚电解质络合重金属离子-超滤耦合技术的基本原理第71页
   ·聚电解质溶液的预处理第71-72页
   ·重金属离子-聚电解质络合反应动力学研究第72-74页
   ·聚电解质络合容量测定第74-76页
   ·操作参数对聚电解质络合-超滤耦合过程的影响第76-90页
     ·pH值对金属离子截留系数的影响第76-78页
     ·盐浓度对金属离子截留系数的影响第78-81页
     ·低分子量竞争络合剂对金属离子截留系数的影响第81-83页
     ·运行时间对膜通量的影响第83-84页
     ·pH值对膜通量的影响第84-86页
     ·操作压差对膜通量的影响第86-88页
     ·流量对膜通量的影响第88-90页
   ·聚电解质络合-超滤耦合技术的浓缩过程第90-91页
   ·聚电解质络合-超滤耦合过程中的数学模型第91-101页
     ·化学平衡模型第92-94页
     ·质量守恒模型第94-96页
     ·超滤截留模型第96-97页
     ·数学模型的求解第97-99页
       ·不溶性氢氧化物不存在第98-99页
       ·存在不溶性氢氧化物第99页
     ·数学模型的验证第99-101页
   ·本章小结第101-103页
第六章 络合-超滤耦合技术选择性分离金属离子的研究第103-124页
   ·操作参数对两种金属离子选择性分离的影响第103-113页
     ·pH值对两种金属离子选择性分离的影响第103-105页
     ·负载比LR对两种金属离子选择性分离的影响第105-107页
     ·外加盐浓度对两种金属离子选择性分离的影响第107-110页
     ·竞争络合剂对两种金属离子选择性分离的影响第110-111页
     ·操作压差对两种金属离子选择性分离的影响第111-112页
     ·流量对两种金属离子选择性分离的影响第112-113页
   ·两种金属离子选择性分离过程第113-116页
     ·选择性分离浓缩过程第113-115页
     ·选择性分离洗涤及渗透液浓缩过程第115-116页
   ·操作参数对三种金属离子选择性分离的影响第116-120页
     ·pH值对三种金属离子选择性分离的影响第116-118页
     ·负载比LR对三种金属离子选择性分离的影响第118-120页
   ·三种金属离子选择性分离过程第120-123页
   ·本章小结第123-124页
第七章 金属离子-聚电解质络合物解离过程研究第124-139页
   ·金属离子-聚电解质络合物的解离动力学第124-125页
   ·解离恒容超滤行为第125-128页
   ·解离超滤洗涤行为第128-129页
   ·聚电解质循环利用效果评价第129-131页
   ·解离状态膜污染阻力第131-133页
   ·解离状态膜清洗行为第133-135页
   ·流动电位表征解离状态膜清洗程度第135-138页
   ·本章小结第138-139页
第八章 络合-超滤耦合技术处理低浓度工业废水的研究第139-149页
   ·线路板废水的类型及性质第139-140页
   ·低浓度含铜线路板废水现有处理工艺评价第140页
   ·聚电解质络合-超滤耦合技术恒容处理低浓度含铜线路板废水第140-142页
   ·聚电解质络合-超滤耦合技术浓缩低浓度含铜线路板废水第142-144页
   ·金属离子-聚电解质络合物解离及聚电解质循环利用第144-146页
   ·膜污染及清洗第146-147页
   ·本章小结第147-149页
第九章 结论第149-152页
   ·研究结论第149-151页
   ·创新点第151页
   ·展望第151-152页
参考文献第152-167页
致谢第167-168页
攻博期间的主要研究成果第168页

论文共168页,点击 下载论文
上一篇:君子兰公园沟谷地不同植被下元素迁移对比分析
下一篇:露天矿山边坡稳定模糊可靠度分析及其工程优化设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