芦笋茎叶中黄酮类化合物和多糖的提取纯化研究
原创性声明 | 第1页 |
学位论文版权使用授权书 | 第3-7页 |
中文摘要 | 第7-9页 |
英文摘要 | 第9-11页 |
引言 | 第11-13页 |
引言参考文献 | 第12-13页 |
第1部分 文献综述 | 第13-27页 |
1.芦笋的化学营养成分 | 第13-14页 |
·芦笋营养成分 | 第13页 |
·芦笋的活性成分 | 第13-14页 |
2.芦笋药理研究进展 | 第14-16页 |
3.黄酮类化合物 | 第16-20页 |
·黄酮类化合物化学性质 | 第16-17页 |
·黄酮类化合物提取 | 第17-18页 |
·黄酮类化合物分离提纯 | 第18-20页 |
4.多糖类化合物 | 第20-22页 |
·多糖的基本知识 | 第20页 |
·多糖的提取分离 | 第20-22页 |
参考文献 | 第22-27页 |
第2部分 研究报告 | 第27-65页 |
第1章 芦笋茎叶黄酮类化合物的提取工艺确定 | 第27-39页 |
1.材料与方法 | 第27-31页 |
·实验材料与处理 | 第27页 |
·主要试剂及仪器 | 第27-28页 |
·实验方法 | 第28-31页 |
·芦笋黄酮类化合物测定方法建立 | 第28-30页 |
·芦笋黄酮类化合物提取 | 第30-31页 |
·数据处理 | 第31页 |
2.结果与分析 | 第31-35页 |
·材料不同粒度对提取的影响 | 第31-32页 |
·提取溶剂选择 | 第32页 |
·连续回流提取法 | 第32-33页 |
·微波法工艺确定 | 第33-34页 |
·不同提取方法的比较 | 第34-35页 |
3.讨论 | 第35-36页 |
参考文献 | 第36-39页 |
第2章 芦笋茎叶黄酮类化合物的纯化与药效学研究 | 第39-49页 |
1.材料与方法 | 第39-42页 |
·实验材料及处理 | 第39-40页 |
·主要试剂与仪器 | 第40页 |
·实验方法 | 第40-41页 |
·静态实验 | 第40页 |
·动态实验条件 | 第40-41页 |
·药效学研究 | 第41页 |
1 .3.4 芦笋茎叶提取物的药效学研究 | 第41页 |
·数据处理 | 第41-42页 |
2.结果与分析 | 第42-46页 |
·吸附剂的选择 | 第42页 |
·最佳上柱浓度的确定 | 第42-43页 |
·最佳吸附速度的确定 | 第43页 |
·洗脱液浓度梯度的确定 | 第43-44页 |
·最佳洗脱速度的确定 | 第44-45页 |
·芦笋茎叶提取物药效学实验 | 第45-46页 |
3.讨论 | 第46-47页 |
参考文献 | 第47-49页 |
第3章 芦笋茎叶多糖的提取分离及药效学实验研究 | 第49-65页 |
1.材料与方法 | 第49-52页 |
·实验材料与处理 | 第49页 |
·主要试剂与仪器 | 第49-50页 |
·实验方法 | 第50-52页 |
·数据处理 | 第52页 |
2.结果与分析 | 第52-60页 |
·芦笋多糖提取工艺确定 | 第52页 |
·不同提取方法的比较 | 第52-53页 |
·醇沉时间对多糖影响 | 第53-54页 |
·不同醇沉浓度的影响 | 第54页 |
·分步醇沉的影响 | 第54-55页 |
·去蛋白方法对多糖的影响 | 第55-56页 |
·超滤确定多糖的分子量分布范围 | 第56-59页 |
·芦笋粗多糖的药效学研究 | 第59-60页 |
3.讨论 | 第60-62页 |
参考文献 | 第62-65页 |
全文总结 | 第65-66页 |
致谢 | 第66-67页 |
附:硕士期间发表论文 | 第67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