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尚质尚用”—《墨经》和《考工记》中的功能主义思想研究
| 摘要 | 第1-4页 |
| Abstract | 第4-5页 |
| 目录 | 第5-8页 |
| 第一章 绪论 | 第8-24页 |
| ·研究背景 | 第8-13页 |
| ·研究现状 | 第13-20页 |
| ·国内研究现状 | 第13-18页 |
| ·功能主义研究现状 | 第18-20页 |
| ·研究目的 | 第20-21页 |
| ·传统设计思想的继承 | 第20页 |
| ·为功能主义思想在中国的传播奠定基础 | 第20页 |
| ·对传统设计思想与西方功能主义思想作比较研究 | 第20-21页 |
| ·研究意义 | 第21-22页 |
| ·《墨经》和《考工记》的设计思想发展 | 第21页 |
| ·中外重视"功能"的设计思想 | 第21-22页 |
| ·研究的方法 | 第22-24页 |
| ·文献调查法 | 第22-23页 |
| ·历史研究法 | 第23页 |
| ·对比研究法 | 第23-24页 |
| 第二章 《墨经》和《考工记》中的设计思想 | 第24-34页 |
| ·《墨经》主要设计思想 | 第24-27页 |
| ·事尊法仪 | 第25-26页 |
| ·文质彬彬 | 第26页 |
| ·尚利重义 | 第26-27页 |
| ·《考工记》的主要设计思想 | 第27-34页 |
| ·智者创物——以人为本 | 第30-31页 |
| ·天人合一——"和"的设计思想 | 第31-32页 |
| ·功能典范——理性设计 | 第32-34页 |
| 第三章 "去饰至用"——《墨经》中的设计观 | 第34-42页 |
| ·"尚质"观 | 第34-36页 |
| ·"尚质"观的评价标准 | 第34-35页 |
| ·"尚质"观的价值 | 第35-36页 |
| ·"非乐"观 | 第36-38页 |
| ·"节用"观 | 第38-39页 |
| ·"尚利"观 | 第39-42页 |
| 第四章 "尚质尚用"——《考工记》中的设计观 | 第42-50页 |
| ·"工巧"观 | 第43-45页 |
| ·尊重自然 | 第44页 |
| ·体认材质之美 | 第44-45页 |
| ·精湛的技艺 | 第45页 |
| ·"尚象"观 | 第45-46页 |
| ·"时气"观 | 第46-50页 |
| ·顺应天时 | 第46-47页 |
| ·利用地气 | 第47-50页 |
| 第五章 "尚质尚用"与现代功能主义的对比及意义 | 第50-62页 |
| ·"尚质尚用"与现代功能主义的相同之处 | 第50-55页 |
| ·"尚质轻文"与"形式追随功能" | 第50-51页 |
| ·"去饰致用"与"功能至上" | 第51-53页 |
| ·"模数制"和标准化设计 | 第53-55页 |
| ·"尚质尚用"与现代功能主义的不同之处 | 第55-56页 |
| ·"无用之用"与"有用之用" | 第55-56页 |
| ·"义利"观与西方"利益"观 | 第56页 |
| ·"尚质尚用"造物思想对今天的影响和启示 | 第56-62页 |
| ·《墨经》"节用"观对现代设计的影响 | 第56-58页 |
| ·《考工记》"尚用"观对现代设计的启示 | 第58-62页 |
| 第六章 结论 | 第62-66页 |
| 致谢 | 第66-68页 |
| 参考文献 | 第68-72页 |
| 附录A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发表论文 | 第72-73页 |
| 附录B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实践情况 | 第73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