魏晋美人赋略论
引言 | 第1-7页 |
一、概说 | 第7-9页 |
二、美人赋的模式化 | 第9-12页 |
(一) 美人形象描摹的一致性 | 第9-11页 |
(二) 情感结构的演变及其实质 | 第11-12页 |
三、美人赋企慕主旨探微 | 第12-18页 |
(一) 企慕的哀愁 | 第12-14页 |
(二) 阻隔的意义 | 第14-16页 |
(三) 梦的满足与失落 | 第16-17页 |
(四) 《洛神赋》主旨探微 | 第17-18页 |
四、美人赋的艺术特征 | 第18-24页 |
(一) 对美的全方位描摹 | 第18-21页 |
(二) 情感的渲染 | 第21-22页 |
(三) 艺术形式美 | 第22-24页 |
五、美人赋出现的时代必然性 | 第24-36页 |
(一) 同题共作的文学风气 | 第24-26页 |
(二) 主情与审美的时代 | 第26-30页 |
(三) 玄思的时代 | 第30-34页 |
(四) 情采纷呈的美文化倾向 | 第34-36页 |
六、美人赋精神内涵的衍变 | 第36-44页 |
(一) 美人赋与美人诗 | 第36-42页 |
1. 一脉相承的理想传统 | 第37-39页 |
2. “赋”法的相互影响 | 第39-40页 |
3. 宫体诗的自渎 | 第40-42页 |
(二) 理想的世俗化—从美人赋到风情小说 | 第42-44页 |
结语 | 第44-45页 |
注释 | 第45-46页 |
参考文献 | 第46-47页 |
致谢 | 第47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