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国碳金融定价机制研究
| 摘要 | 第1-5页 |
| Abstract | 第5-9页 |
| 第1章 导论 | 第9-22页 |
| ·研究背景及意义 | 第9-12页 |
| ·本文研究背景 | 第9-10页 |
| ·本文研究意义 | 第10-12页 |
| ·国内外研究概况 | 第12-17页 |
| ·国外研究状况 | 第12-14页 |
| ·国内研究状况 | 第14-17页 |
| ·研究思路和方法 | 第17-20页 |
| ·本文研究思路 | 第17-19页 |
| ·本文研究方法 | 第19-20页 |
| ·本文的创新与不足 | 第20-22页 |
| ·本文的创新之处 | 第20页 |
| ·本文的不足之处 | 第20-22页 |
| 第2章 碳金融定价机制分析 | 第22-38页 |
| ·研究过程中涉及的经济学理论 | 第22-24页 |
| ·科斯定理 | 第22页 |
| ·期权定价理论 | 第22-24页 |
| ·碳金融定价机制的内涵 | 第24-29页 |
| ·碳金融定价机制框架 | 第24-28页 |
| ·碳金融定价机制的特点 | 第28-29页 |
| ·基于B-S模型的碳金融定价方法探析 | 第29-36页 |
| ·引入期权定价理论的合理性 | 第29-30页 |
| ·基于B-S模型的碳金融理论定价假设条件 | 第30页 |
| ·基于B-S模型的碳金融定价实证分析 | 第30-36页 |
| ·本章小结 | 第36-38页 |
| 第3章 国际碳金融定价机制发展现状 | 第38-45页 |
| ·部分典型国家碳金融定价机制现状 | 第38-42页 |
| ·欧盟碳金融定价机制现状 | 第38-39页 |
| ·美国碳金融定价机制现状 | 第39-41页 |
| ·印度碳金融定价机制现状 | 第41-42页 |
| ·国际碳金融定价机制建设在实践中的经验 | 第42-44页 |
| ·发达国家的经验 | 第42-43页 |
| ·发展中国家的经验 | 第43-44页 |
| ·本章小结 | 第44-45页 |
| 第4章 我国碳金融定价机制发展现状分析 | 第45-50页 |
| ·我国的碳金融定价机制现状 | 第45-47页 |
| ·我国碳金融定价机制建设中存在的主要问题分析 | 第47-49页 |
| ·碳金融交易平台过于分散 | 第47页 |
| ·碳金融交易制度有待完善 | 第47-48页 |
| ·碳金融市场参与者缺位 | 第48页 |
| ·相关理论研究不足 | 第48-49页 |
| ·本章小结 | 第49-50页 |
| 第5章 完善我国碳金融定价机制的对策建议 | 第50-57页 |
| ·搭建碳金融交易平台 | 第50-51页 |
| ·明确两级交易平台 | 第50页 |
| ·分散的交易平台集中化 | 第50-51页 |
| ·建立国际化的交易平台 | 第51页 |
| ·明确碳金融交易制度 | 第51-52页 |
| ·明确我国的碳金融运行制度定位 | 第51页 |
| ·明确我国的碳金融运行制度建设标准 | 第51-52页 |
| ·完善法制建设 | 第52-53页 |
| ·建立相关法律规范市场行为 | 第52页 |
| ·实施有效监督管理 | 第52-53页 |
| ·强化参与意识 | 第53-54页 |
| ·加强碳排放期权交易的宣传 | 第53页 |
| ·学术界应加强碳金融定价机制的研究 | 第53-54页 |
| ·提高金融机构参与程度 | 第54页 |
| ·积极发展衍生品市场 | 第54-55页 |
| ·碳金融资产证券化 | 第54-55页 |
| ·推进碳金融期货期权交易 | 第55页 |
| ·探索科学的定价方法 | 第55-56页 |
| ·本章小结 | 第56-57页 |
| 参考文献 | 第57-59页 |
| 后记 | 第59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