房地产合作开发合同效力中的国家干预
内容摘要 | 第1-5页 |
Abstract | 第5-9页 |
第1章 绪论 | 第9-14页 |
·选题背景及意义 | 第9-10页 |
·文献综述 | 第10-12页 |
·研究内容与方法 | 第12-14页 |
·研究内容 | 第12页 |
·研究方法 | 第12-14页 |
第2章 国家干预房地产合作开发合同效力的理论基础 | 第14-21页 |
·国家干预的经济学分析 | 第14-16页 |
·国家干预的法理学分析 | 第16-21页 |
·秩序、公平、自由——国家干预所追求的价值目标 | 第16-18页 |
·效力规范——国家干预合同效力的法律依据 | 第18-19页 |
·合同效力补正制度——国家干预的有效途径 | 第19-21页 |
第3章 我国房地产合作开发合同效力干预制度现状 | 第21-35页 |
·国家限定合同主体干预合同效力 | 第21-23页 |
·合作开发主体具备相应资格的必要性 | 第21-22页 |
·对主体不适格合同效力的认定及补正 | 第22页 |
·用经营资质出资对合同效力的影响 | 第22-23页 |
·国家探求当事人本意干预合同效力 | 第23-26页 |
·名为合作实为土地使用权转让合同的效力 | 第24-25页 |
·名为合作实为房屋买卖合同的效力 | 第25页 |
·名为合作实为借款合同的效力 | 第25页 |
·名为合作实为房屋租赁合同的效力 | 第25-26页 |
·国家控制合同标的干预合同效力 | 第26-33页 |
·我国的土地出让与划拨制度 | 第26-28页 |
·对标的土地不合法合同效力的认定及补正 | 第28-33页 |
·合作开发合同被认定为无效后的处理 | 第33页 |
·国家通过行政程序干预合同效力 | 第33-35页 |
第4章 我国房地产合作开发合同效力干预制度的反思 | 第35-41页 |
·现行法律体系不完善造成制度漏洞 | 第35-37页 |
·效力补正——治标不治本 | 第35-36页 |
·效力补正——扩大非公平竞争因素 | 第36页 |
·效力补正——助长不正当竞争之风 | 第36-37页 |
·国有土地所有者虚位引致政府权力不明 | 第37页 |
·政府执法不严造成各方寻租 | 第37-41页 |
·开发商逐利诱发寻租 | 第38页 |
·政府越权批地设法寻租 | 第38-40页 |
·官商勾结以权谋私 | 第40-41页 |
第5章 我国房地产合作开发合同效力干预制度的重构 | 第41-50页 |
·立法机关审时度势完善法制建构 | 第41-45页 |
·明晰土地产权主体 | 第41页 |
·扩大违法成本遏制开发商不法经营 | 第41-42页 |
·构建政府官员问责机制加大寻租成本 | 第42-44页 |
·严格限定效力补正期间 | 第44页 |
·明确开发主体应具备开发"资格" | 第44-45页 |
·执法机关恪尽职守发挥行政效能 | 第45-47页 |
·厘清政府职权规避权力寻租 | 第45-46页 |
·推动房地产企业适度集中 | 第46页 |
·切实履行招拍挂程序杜绝不正之风 | 第46-47页 |
·确立监督机制 | 第47页 |
·司法机关因事制宜坚守公平底线 | 第47-50页 |
·合同效力认定应视具体情况而定 | 第47-49页 |
·司法机关应承担法律监督功能 | 第49-50页 |
小结 | 第50-51页 |
参考文献 | 第51-54页 |
后记 | 第54-55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