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篇 钯催化下的酰胺羰基化反应研究 | 第1-85页 |
第一章 文献综述—酰胺羰基化反应的研究进展 | 第15-31页 |
·研究背景 | 第15-17页 |
·酰胺羰基化反应的研究进展 | 第17-27页 |
·钴催化的酰胺羰基化反应 | 第17-22页 |
·钯催化的酰胺羰基化反应 | 第22-26页 |
·其它过渡金属催化的酰胺羰基化反应 | 第26-27页 |
·本论文研究课题的提出 | 第27-28页 |
参考文献 | 第28-31页 |
第二章 氯化钯催化的酰胺羰基化反应 | 第31-42页 |
·概述 | 第31页 |
·研究方法 | 第31-33页 |
·主要试剂及仪器 | 第31-32页 |
·实验过程 | 第32-33页 |
·酰胺羰基化反应过程 | 第32页 |
·反应产物的分离 | 第32页 |
·产物的分析 | 第32-33页 |
·结果与讨论 | 第33-40页 |
·异戊醛酰胺羰基化反应研究 | 第33-38页 |
·反应温度的影响 | 第33-34页 |
·助催剂溴化锂用量的影响 | 第34-35页 |
·助催剂硫酸用量的影响 | 第35-36页 |
·P/Pd摩尔比率的影响 | 第36-37页 |
·不同反应介质的影响 | 第37-38页 |
·氯化钯催化下一些醛的酰胺羰基化反应 | 第38-40页 |
·本章结论 | 第40页 |
参考文献 | 第40-42页 |
第三章 负载型钯催化剂催化的酰胺羰基化反应 | 第42-58页 |
·概述 | 第42页 |
·研究方法 | 第42-44页 |
·主要试剂及仪器 | 第42-43页 |
·实验方法 | 第43-44页 |
·负载型10wt%Pd/HZSM-5催化剂的制备 | 第43页 |
·酰胺羰基化反应过程 | 第43-44页 |
·反应产物的分离 | 第44页 |
·催化剂的回收利用 | 第44页 |
·产物的分析 | 第44页 |
·结果与讨论 | 第44-56页 |
·Pd/C催化剂的回收利用 | 第44-47页 |
·Pd/HZSM-5催化的酰胺羰基化反应 | 第47-56页 |
·载体HZSM-5的选择 | 第47-49页 |
·Pd/HZSM-5催化下酰胺羰基化反应条件的优化 | 第49-53页 |
·Pd/HZSM-5催化下一些醛的酰胺羰基化反应 | 第53-54页 |
·Pd/HZSM-5(15)在酰胺羰基化反应中回收套用研究 | 第54-56页 |
·本章结论 | 第56-57页 |
参考文献 | 第57-58页 |
第四章 化学酶法制备光学纯氨基酸及其衍生物 | 第58-70页 |
·概述 | 第58-59页 |
·研究方法 | 第59-64页 |
·主要试剂及仪器 | 第59页 |
·实验过程 | 第59-64页 |
·酶促水解法拆分N—乙酰基氨基酸 | 第59-61页 |
·水解产物光学纯度的测定 | 第61-64页 |
·结果与讨论 | 第64-68页 |
·酶催化水解拆分N—乙酰基亮氨酸和N—乙酰基缬氨酸 | 第64-66页 |
·酶拆分产物光学纯度的测定结果 | 第66-68页 |
·(L)—亮氨酸和(L)—缬氨酸光学纯度的测定结果 | 第66页 |
·(D)—N—乙酰基氨基酸光学纯度测定结果 | 第66-68页 |
·本章结论 | 第68-70页 |
第五章 手性配体的合成及不对称羰基化反应的探索 | 第70-85页 |
·概述 | 第70页 |
·主要试剂及仪器 | 第70-71页 |
·手性配体的合成 | 第71-76页 |
·手性配体L_1的合成 | 第72-73页 |
·手性配体L_2的合成 | 第73-74页 |
·手性配体L_3的合成 | 第74页 |
·手性配体L_4的合成 | 第74-76页 |
·手性配体在酰胺羰基化反应中的应用 | 第76-79页 |
·不对称氢酯化反应的研究 | 第79-82页 |
·苯乙烯的不对称氢酯化 | 第80-81页 |
·N—乙酰基烯胺的不对称氢酯化 | 第81-82页 |
·本章结论 | 第82页 |
参考文献 | 第82-85页 |
下篇 醇参与的一些缩合反应研究 | 第85-125页 |
第六章 醇参与的一些缩合反应研究进展 | 第86-99页 |
·概述 | 第86页 |
·醇—醇的缩合反应 | 第86-93页 |
·醇—醇缩合生成醇的反应 | 第86-91页 |
·醇—醇缩合生成醛的反应 | 第91-92页 |
·其他的醇—醇缩合反应 | 第92-93页 |
·醇—酮的缩合反应 | 第93-95页 |
·醇参与的其它一些缩合反应 | 第95页 |
·本论文研究课题的提出 | 第95-96页 |
参考文献 | 第96-99页 |
第七章 气固相条件下乙醇缩合制正丁醇 | 第99-112页 |
·概述 | 第99页 |
·研究方法 | 第99-103页 |
·主要试剂及仪器 | 第99-100页 |
·催化剂的制备 | 第100-102页 |
·浸渍法制备金属负载型的催化剂 | 第100-101页 |
·共沉淀法制备复合金属氧化物催化剂 | 第101页 |
·共沉淀法制备Cu/MgO-Al_2O_3催化剂 | 第101-102页 |
·本实验中所制备的催化剂 | 第102页 |
·反应体系的建立及产物分析 | 第102-103页 |
·气固相乙醇缩合反应体系的建立 | 第102-103页 |
·反应产物的分析 | 第103页 |
·结果与讨论 | 第103-110页 |
·各种催化剂的催化活性评价 | 第103-104页 |
·各种反应条件对乙醇缩合反应的影响 | 第104-107页 |
·反应温度对乙醇缩合反应的影响 | 第104-106页 |
·进料速度对乙醇缩合反应的影响 | 第106页 |
·乙醇浓度对缩合反应的影响 | 第106-107页 |
·乙醇缩合反应机理的探讨 | 第107-109页 |
·催化剂的表征 | 第109-110页 |
·本章结论 | 第110-111页 |
参考文献 | 第111-112页 |
第八章 甲醇与丁酮的缩合反应 | 第112-125页 |
·概述 | 第112页 |
·研究方法 | 第112-115页 |
·主要试剂及仪器 | 第112-113页 |
·催化剂的制备 | 第113-114页 |
·MgO催化剂的制备 | 第113页 |
·Mg/Al复合氧化物催化剂的制备 | 第113页 |
·γ—Al_2O_3为载体的催化剂制备 | 第113-114页 |
·以水滑石为前驱体制备的Mg/Al复合氧化物 | 第114页 |
·催化剂的表征 | 第114-115页 |
·反应体系的建立及产物分析 | 第115页 |
·气固相反应装置的建立 | 第115页 |
·反应产物的分析 | 第115页 |
·结果与讨论 | 第115-123页 |
·各种催化剂的催化活性评价 | 第115-118页 |
·一些反应条件对缩合反应的影响 | 第118-122页 |
·反应温度对缩合反应的影响 | 第118-119页 |
·反应原料配比对缩合反应结果的影响 | 第119-120页 |
·反应原料流速对缩合反应的影响 | 第120-122页 |
·缩合反应机理的探讨 | 第122-123页 |
·其它的醇—酮缩合反应 | 第123页 |
·本章结论 | 第123-124页 |
参考文献 | 第124-125页 |
附图 | 第125-136页 |
本论文的主要创新点 | 第136-137页 |
攻读博士学位期间获得的主要成果 | 第137-138页 |
致谢 | 第138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