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中文摘要 | 第1-5页 |
| Abstracts | 第5-7页 |
| 目录 | 第7-10页 |
| 前言 | 第10-11页 |
| 第一部分 文献综述 | 第11-18页 |
| 1 植原体病害研究 | 第11-16页 |
| ·植原体的发现及植原体病害症状 | 第11页 |
| ·植原体病害的种类及分布 | 第11-12页 |
| ·植原体的系统分类 | 第12-13页 |
| ·植原体的临时分类系统 | 第12页 |
| ·植原体种的鉴定 | 第12-13页 |
| ·植原体的传播介体 | 第13页 |
| ·植原体病害的检测 | 第13-15页 |
| ·组织化学技术及透射电镜技术 | 第13-14页 |
| ·血清学技术和核酸杂交技术 | 第14页 |
| ·PCR技术 | 第14-15页 |
| ·植原体病害的防治 | 第15-16页 |
| 2 植物体内的同工酶研究 | 第16-18页 |
| ·过氧化物同工酶 | 第16页 |
| ·多酚氧化酶同工酶 | 第16-17页 |
| ·酯酶同工酶 | 第17-18页 |
| 第二部分 桃树黄化病的症状及危害 | 第18-21页 |
| 1 材料及方法 | 第18页 |
| ·桃树黄化病的症状 | 第18页 |
| ·桃树黄化病危害 | 第18页 |
| 2 结果与分析 | 第18-19页 |
| ·桃树黄化病的症状 | 第18-19页 |
| ·桃树黄化病的危害 | 第19页 |
| 3 结论与讨论 | 第19-21页 |
| ·桃树黄化病症状 | 第19-20页 |
| ·桃树黄化病的危害 | 第20-21页 |
| 第三部分 桃树黄化病病原的检测及形态观察 | 第21-35页 |
| 1 材料及方法 | 第21-25页 |
| ·组织化学技术及抗生素治疗检测 | 第21-22页 |
| ·药品、仪器 | 第21页 |
| ·试验方法 | 第21-22页 |
| ·PCR扩增检测 | 第22-24页 |
| ·主要药品 | 第22页 |
| ·溶液配制 | 第22-23页 |
| ·试验仪器 | 第23页 |
| ·试验方法 | 第23-24页 |
| ·病原形态观察 | 第24-25页 |
| ·主要药品仪器 | 第24页 |
| ·试验方法 | 第24-25页 |
| 2 结果与分析 | 第25-32页 |
| ·组织化学技术及抗生素治疗检测 | 第25-26页 |
| ·组织化学技术 | 第25-26页 |
| ·抗生素治疗 | 第26页 |
| ·PCR技术检测 | 第26-27页 |
| ·DNA的提取及纯度检测 | 第26-27页 |
| ·PCR产物扩增产物的检测 | 第27页 |
| ·桃树植原体黄化病植原体形态观察 | 第27-32页 |
| ·桃树黄化病植原体的形态 | 第27-28页 |
| ·桃树组织细胞病理变化 | 第28-32页 |
| 3 结论与讨论 | 第32-35页 |
| ·组织化学技术及抗生素治疗 | 第32页 |
| ·PCR技术检测 | 第32-33页 |
| ·总DNA的提取检测 | 第32-33页 |
| ·PCR产物检测 | 第33页 |
| ·桃树黄化病病原观察 | 第33-35页 |
| ·桃树黄化病植原体的形态特征 | 第33页 |
| ·组织细胞病理变化 | 第33-35页 |
| 第四部分 桃树黄化病病原在树体内的分布、消长情况及传病介体昆虫 | 第35-40页 |
| 1 材料与方法 | 第35-36页 |
| ·在树体内的分布、消长情况 | 第35页 |
| ·材料 | 第35页 |
| ·方法 | 第35页 |
| ·传播介体昆虫 | 第35-36页 |
| ·材料 | 第35-36页 |
| ·方法 | 第36页 |
| 2 结果与分析 | 第36-39页 |
| ·桃树黄化病植原体在树体内的分布与消长 | 第36-38页 |
| ·桃树黄化病植原体的分布 | 第36页 |
| ·桃树黄化病植原体的在树体的消长 | 第36-38页 |
| ·桃树植原体黄化病病原的传播介体昆虫 | 第38-39页 |
| 3 结论与讨论 | 第39-40页 |
| 第五部分 桃树黄化病病树同工酶研究 | 第40-47页 |
| 1 材料与方法 | 第40-42页 |
| ·试验材料 | 第40-41页 |
| ·试验药品 | 第40页 |
| ·溶液配制 | 第40-41页 |
| ·仪器 | 第41页 |
| ·试验方法 | 第41-42页 |
| ·酶液的提取 | 第41页 |
| ·酶活性的测定 | 第41-42页 |
| ·同工酶聚丙烯酰胺凝胶电泳 | 第42页 |
| 2 结果与分析 | 第42-46页 |
| ·桃树黄化病的酶活性结果与分析 | 第42-44页 |
| ·POD酶活性的结果与分析 | 第42-43页 |
| ·PPO酶活性的结果与分析 | 第43-44页 |
| ·同工酶电泳结果与分析 | 第44-46页 |
| ·POD同工酶电泳 | 第44-45页 |
| ·酯酶同工酶电泳 | 第45-46页 |
| 3 结论与讨论 | 第46-47页 |
| 参考文献 | 第47-52页 |
| 致谢 | 第52-53页 |
|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发表论文 | 第53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