太原市商业银行化解不良资产风险研究
| 中文摘要 | 第1-3页 |
| ABSTRACT | 第3-7页 |
| 第一章 导论 | 第7-11页 |
| ·问题的提出 | 第7页 |
| ·本文研究的意义和目的 | 第7-8页 |
| ·本文研究的基本思路和主要内容 | 第8-11页 |
| 第二章 太原市商业银行概况 | 第11-27页 |
| ·历史沿革 | 第11页 |
| ·人力资源状况 | 第11-12页 |
| ·业务情况 | 第12-15页 |
| ·业务经营范围 | 第12页 |
| ·各项业务开展的情况 | 第12-15页 |
| ·组织机构情况 | 第15-18页 |
| ·组织机构的基本情况 | 第15-17页 |
| ·组织机构的现存问题 | 第17-18页 |
| ·财务状况 | 第18-27页 |
| 第三章 太原市商业银行不良资产风险分析 | 第27-37页 |
| ·全国城市商业银行不良资产现状 | 第27-32页 |
| ·银行不良资产的界定与分类 | 第27-28页 |
| ·城市商业银行不良资产规模 | 第28-32页 |
| ·太原市商业银行不良资产特点 | 第32-33页 |
| ·银行不良资产产生的影响 | 第33-37页 |
| ·不良资产对银行的影响 | 第33-35页 |
| ·不良资产对企业的影响 | 第35页 |
| ·不良资产对国民经济的影响 | 第35-37页 |
| 第四章 不良资产的基本成因剖析 | 第37-46页 |
| ·历史原因 | 第37页 |
| ·外部原因 | 第37-43页 |
| ·国家的金融环境 | 第37-38页 |
| ·金融信用缺失 | 第38-40页 |
| ·地方政府的干预 | 第40-41页 |
| ·企业原因 | 第41-43页 |
| ·自身原因 | 第43-46页 |
| ·组建之初的基础不够 | 第43-44页 |
| ·经营过程中产生的原因 | 第44-46页 |
| 第五章 化解不良资产风险模式设计 | 第46-63页 |
| ·地方政府主导型 | 第47-49页 |
| ·银行自身主导型 | 第49-52页 |
| ·混合型 | 第52-56页 |
| ·整体改制 | 第53-54页 |
| ·不良资产的处置 | 第54-56页 |
| ·三种模式的比较与选择 | 第56-63页 |
| ·实际的可操作性比较 | 第56-57页 |
| ·成本与成果比较 | 第57-58页 |
| ·模式选择 | 第58-63页 |
| 第六章 化解不良资产风险的实施对策建议 | 第63-73页 |
| ·商业银行自身采取的措施 | 第63-66页 |
| ·加快晋商银行的组建进程 | 第63页 |
| ·完善银行的内部制度建设 | 第63-65页 |
| ·正确积极地实施不良资产处置措施 | 第65-66页 |
| ·地方政府需采取的措施 | 第66-69页 |
| ·搞活企业 | 第66-67页 |
| ·政府基础设施项目投融资体制的改革 | 第67-68页 |
| ·地方政府的金融管理措施 | 第68-69页 |
| ·国家的政策监管措施 | 第69-73页 |
| 参考文献 | 第73-76页 |
| 致谢 | 第76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