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导电率聚苯胺复合材料的合成
中文摘要 | 第1-4页 |
ABSTRACT | 第4-9页 |
第一章 绪论 | 第9-30页 |
·课题的背景及其研究意义 | 第9-10页 |
·聚苯胺的结构 | 第10-13页 |
·聚苯胺的分子结构 | 第10-12页 |
·聚苯胺的远程结构 | 第12-13页 |
·聚苯胺的聚集态结构 | 第13页 |
·聚苯胺的基本性质 | 第13-15页 |
·导电性 | 第13-14页 |
·氧化还原可逆性 | 第14页 |
·电化学性质及电致变色行为 | 第14-15页 |
·光电性质及非线性光学性质 | 第15页 |
·对微波的吸附特性 | 第15页 |
·聚苯胺的导电机理 | 第15-17页 |
·导电机理 | 第15-17页 |
·Mott 变程跳跃模型 | 第17页 |
·聚苯胺的掺杂 | 第17-20页 |
·掺杂方法 | 第17-19页 |
·化学掺杂 | 第18页 |
·电化学掺杂 | 第18-19页 |
·界面电荷注入掺杂 | 第19页 |
·掺杂态结构 | 第19-20页 |
·聚苯胺的合成方法 | 第20-26页 |
·电化学合成 | 第22-24页 |
·阴离子选择对苯胺聚合过程的影响 | 第22-23页 |
·PH 值及电流对聚苯胺结构的影响 | 第23-24页 |
·化学聚合 | 第24-26页 |
·酸种类及酸度的影响 | 第25-26页 |
·氧化剂种类及用量的影响 | 第26页 |
·聚苯胺的应用 | 第26-29页 |
·导电材料 | 第26-27页 |
·传感器 | 第27页 |
·能源材料 | 第27页 |
·防腐性能与防腐蚀材料 | 第27-28页 |
·吸波性能与电磁屏蔽材料 | 第28-29页 |
·本论文的主要研究内容 | 第29-30页 |
第二章 聚苯胺/碳纳米管的原位复合 | 第30-43页 |
·引言 | 第30-32页 |
·实验 | 第32-34页 |
·实验试剂及仪器 | 第32-33页 |
·碳纳米管的处理 | 第33页 |
·实验所用测试仪器 | 第33-34页 |
·PANI/CNT 的制备 | 第34页 |
·结果与讨论 | 第34-42页 |
·电导率 | 第34-35页 |
·扫描电镜分析(SEM) | 第35-37页 |
·透射电镜分析 | 第37-38页 |
·红外分析 | 第38-40页 |
·热分解(TGA)分析 | 第40页 |
·XPS 分析 | 第40-42页 |
·聚苯胺/碳纳米管复合材料的形成机理 | 第42页 |
·本章小结 | 第42-43页 |
第三章 聚苯胺/纳米二氧化钛复合材料的制备 | 第43-56页 |
·引言 | 第43页 |
·实验 | 第43-45页 |
·实验试剂及仪器 | 第43-44页 |
·实验所用测试仪器 | 第44页 |
·聚苯胺/纳米二氧化钛的制备 | 第44-45页 |
·结果与讨论 | 第45-54页 |
·凝胶时间与导电聚苯胺含量的关系 | 第45-46页 |
·导电性 | 第46-48页 |
·过硫酸胺的浓度影响 | 第46-47页 |
·盐酸的浓度影响 | 第47页 |
·氧化时间的影响 | 第47-48页 |
·二氧化钛含量的影响 | 第48页 |
·扫描电镜分析(SEM) | 第48-50页 |
·透射电镜分析 | 第50-51页 |
·红外光谱分析 | 第51页 |
·热稳定性分析 | 第51-52页 |
·吸水性能 | 第52-53页 |
·XPS 分析 | 第53-54页 |
·聚苯胺/二氧化钛复合材料光催化降解 | 第54页 |
·聚苯胺/纳米二氧化钛复合材料的形成机理 | 第54-55页 |
·本章小结 | 第55-56页 |
第四章 导电聚苯胺膜材料防腐应用研究 | 第56-68页 |
·引言 | 第56页 |
·聚苯胺的防腐机理 | 第56-58页 |
·铁表面的钝化作用 | 第56-57页 |
·局域阳极与和阴极化学反应的隔离作用 | 第57-58页 |
·EB 的屏蔽作用 | 第58页 |
·环氧树脂 | 第58-59页 |
·实验 | 第59-60页 |
·实验试剂 | 第59-60页 |
·聚苯胺防腐涂料的制备 | 第60页 |
·结果与讨论 | 第60-66页 |
·导电性 | 第60-61页 |
·SEM 分析 | 第61-62页 |
·耐酸碱性 | 第62-63页 |
·复合防腐涂层在涂层划伤时对基材的保护效果 | 第63-66页 |
·导电聚苯胺涂料的实际应用与前景 | 第66-67页 |
·本章小结 | 第67-68页 |
第五章 结论 | 第68-69页 |
参考文献 | 第69-74页 |
攻读硕士期间发表的论文 | 第74-75页 |
致谢 | 第75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