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工业技术论文--建筑科学论文--建筑设计论文--民用建筑论文--居住建筑论文--传统住宅(民居)论文

民居改造中传承历史印迹的设计手法研究--以云南大理白族合院民居为例

摘要第1-5页
Abstract第5-9页
绪论第9-18页
   ·研究背景第9-11页
   ·研究范围、目的和方法第11-13页
   ·相关概念界定第13-16页
   ·研究层次第16-18页
第一章 体现本土建筑印迹设计手法的起源和发展第18-38页
   ·有关传承历史印迹的设计方法论第18-19页
   ·国外历史上有关传承历史印迹的设计手法分析第19-29页
     ·新古典主义建筑第21-22页
     ·新乡土风格建筑第22-23页
     ·重文脉的都市主义建筑第23-25页
     ·隐喻主义建筑第25-26页
     ·装饰主义建筑第26-27页
     ·运用符号建筑第27-29页
   ·国内有关传承建筑印迹的设计手法分析第29-37页
     ·体现中国传统建筑印迹的设计手法分析第29-35页
     ·体现西方传统建筑印迹的设计手法分析第35-37页
 小结第37-38页
第二章 中国传统建筑历史印迹解析第38-55页
   ·中国传统建筑的历史价值第38-42页
     ·传统建筑的原型——四合院建筑形成与价值第38-39页
     ·云南大理白族传统民居的价值第39-42页
   ·传统建筑空间的符号特征第42-51页
     ·"连续性"特征第43-44页
     ·"二元并存"特征第44-45页
     ·"簇群"特征第45-48页
     ·"主轴"特征第48页
     ·"层次"特征第48-50页
     ·"对比"特征第50页
     ·"因"与"借"特征第50-51页
   ·传统建筑装饰的符号特征第51-53页
     ·传统建筑装饰的内容第51-53页
     ·装饰的表现手法第53页
 小结第53-55页
第三章 解读体现本土印迹的设计手法第55-67页
   ·从形式上解读体现本土印迹的设计手法第55-62页
     ·图像性手法第55-57页
     ·指示性手法第57-59页
     ·象征性手法第59-61页
     ·反衬性手法第61页
     ·文字的意义表达第61-62页
   ·从空间上解读体现本土印迹的设计手法第62-66页
     ·连续空间、虚实并存第62-63页
     ·围绕轴线组织组群第63-64页
     ·层次丰富多变第64-65页
     ·因地制宜第65-66页
 小结第66-67页
第四章 体现本土居住建筑印迹的设计探索第67-90页
   ·传统大理白族民居的符号特征第67-71页
   ·对当代大理白族民居的思考第71-76页
     ·大理白族民居现状第71-74页
     ·传承白族合院民居印迹的改造思路第74-76页
   ·体现本土居住建筑印迹的设计探索第76-88页
     ·从建筑形态方向思考第77-83页
     ·从建筑空间方向思考第83-88页
 小结第88-90页
结语第90-91页
致谢第91-92页
参考文献第92-95页
附录A (图片目录)第95-101页
附录B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发表论文)第101页

论文共101页,点击 下载论文
上一篇:支持理论在不同因素影响下的可加性研究
下一篇:沙漠公路驾驶员特性评价体系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