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章 引言 | 第1-25页 |
·研究背景和选题意义 | 第9-18页 |
·湿化学合成概述 | 第18-23页 |
·湿化学合成定义 | 第18页 |
·湿化学合成优点 | 第18-19页 |
·湿化学合成核心 | 第19-20页 |
·湿化学合成类型 | 第20-23页 |
·水热和溶剂热法 | 第20-21页 |
·沉淀和共沉淀法 | 第21页 |
·溶胶-凝胶法 | 第21-22页 |
·微乳法 | 第22页 |
·微波和超声辅助法 | 第22-23页 |
·其它方法 | 第23页 |
·本文研究的主要内容 | 第23-25页 |
第2章 化学湿法合成氧化锆和氧化镍纳米结构及性质研究相关工作 | 第25-52页 |
·引言 | 第25-27页 |
·微波辅助化学湿法合成四方相氧化锆(t-ZrO_2)纳米颗粒 | 第27-33页 |
·反应路线设计 | 第27-28页 |
·操作步骤 | 第28页 |
·试剂和表征 | 第28页 |
·结果和讨论 | 第28-31页 |
·光学性质的研究 | 第31-33页 |
·超声波辅助化学湿法合成水合氧化锆(ZrO_2·nH_2O)纳米颗粒 | 第33-38页 |
·反应路线设计 | 第33页 |
·操作步骤 | 第33页 |
·试剂和表征 | 第33-34页 |
·结果和讨论 | 第34-37页 |
·光学性质的研究 | 第37-38页 |
·醇水体系水热合成单斜相氧化锆(m-ZrO_2)单分散纳米颗粒 | 第38-43页 |
·反应路线设计 | 第38页 |
·操作步骤 | 第38-39页 |
·试剂和表征 | 第39页 |
·结果和讨论 | 第39-43页 |
·水热-灼烧合成立方相氧化镍(c-NiO)环状纳米颗粒 | 第43-50页 |
·反应路线设计 | 第43页 |
·操作步骤 | 第43页 |
·试剂和表征 | 第43-44页 |
·结果和讨论 | 第44-49页 |
·催化性质的研究 | 第49-50页 |
·本章小结 | 第50-52页 |
第3章 化学湿法合成铬酸盐一维纳米结构及性质研究 | 第52-82页 |
·引言 | 第52页 |
·单晶铬酸铅(PbCrO_4)和铬酸二铅(Pb_2CrO_5)的水热选择合成 | 第52-56页 |
·反映路线设计 | 第53页 |
·操作步骤 | 第53页 |
·试剂和表征 | 第53-54页 |
·结果和讨论 | 第54-56页 |
·单晶铬酸铜(CuCrO_4)纳米带的水热合成 | 第56-59页 |
·反应路线设计 | 第56-57页 |
·操作步骤 | 第57页 |
·试剂和表征 | 第57页 |
·结果和讨论 | 第57-59页 |
·铬酸钡(BaCrO_4)纳米结构的水热合成 | 第59-61页 |
·反应路线设计 | 第59页 |
·操作步骤 | 第59页 |
·试剂和表征 | 第59页 |
·结果和讨论 | 第59-61页 |
·系列铬酸盐水热普适合成 | 第61-65页 |
·反应路线设计 | 第61页 |
·操作步骤 | 第61-62页 |
·试剂和表征 | 第62页 |
·结果和讨论 | 第62-65页 |
·外界因素对铬酸盐合成的影响 | 第65-76页 |
·pH 值对铬酸盐合成的影响 | 第66-71页 |
·pH 值对 BaCrO_4 合成的影响 | 第66-67页 |
·pH 值对 CuCrO_4 合成的影响 | 第67-68页 |
·pH 值对 PbCrO_4 合成的影响 | 第68-71页 |
·表面活性剂对铬酸盐合成的影响 | 第71-76页 |
·结果和讨论 | 第71-76页 |
·结论 | 第76页 |
·铬酸盐纳米结构的性质研究 | 第76-80页 |
·介电性质研究 | 第76-77页 |
·电化学性质研究 | 第77-79页 |
·光学性质研究 | 第79-80页 |
·本章小结 | 第80-82页 |
第4 章化学湿法合成硼酸盐一维纳米结构及性质研究 | 第82-97页 |
·引言 | 第82-83页 |
·反应路线设计 | 第83-84页 |
·操作步骤 | 第84-85页 |
·试剂和表征 | 第85页 |
·结果和讨论 | 第85-96页 |
·本章小结 | 第96-97页 |
结论 | 第97-98页 |
参考文献 | 第98-113页 |
致谢与声明 | 第113-114页 |
个人简历、在学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与研究成果 | 第114-115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