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1-6页 |
ABSTRACT | 第6-10页 |
1 绪论 | 第10-20页 |
·选题背景与意义 | 第10-12页 |
·选题背景 | 第10-11页 |
·研究营义 | 第11-12页 |
·相关研究及综述 | 第12-17页 |
·产业链与技术链关系相关研究及综述 | 第12-13页 |
·协同度相关研究 | 第13-16页 |
·总结 | 第16-17页 |
·相关概念界定 | 第17页 |
·研究思路与研究框架 | 第17-18页 |
·研究思路 | 第17页 |
·研究框架 | 第17-18页 |
·研究方法与创新点 | 第18-19页 |
·研究方法 | 第18页 |
·本文的创新点 | 第18-19页 |
·技术路线 | 第19-20页 |
2 理论基础 | 第20-27页 |
·协同论 | 第20-23页 |
·协同论的产生 | 第20-21页 |
·协同论的基本原理 | 第21-22页 |
·协同论与产业技术链中技术创新主体协同的兼容 | 第22-23页 |
·社会资本理论 | 第23-25页 |
·社会资本理论的产生与发展 | 第23-24页 |
·社会资本理论——从文化角度的研究 | 第24页 |
·社会资本理论在产业技术链中技术创新主体协同中的应用 | 第24-25页 |
·项目管理理论 | 第25-27页 |
·项目管理理论的产生与发展 | 第25页 |
·项目管理理论在产业技术链中技术创新主体协同中的应用 | 第25-27页 |
3 产业技术链中技术创新主体协同性分析 | 第27-33页 |
·产业技术链中技术创新主体协同机制分析 | 第27-30页 |
·动力机制 | 第28-29页 |
·投入机制 | 第29页 |
·运作机制 | 第29页 |
·利益分配机制 | 第29-30页 |
·产业技术链中技术创新主体协同影响因素分析 | 第30-33页 |
·关系资本要素 | 第31-32页 |
·项目管理要素 | 第32页 |
·环境要素 | 第32-33页 |
4 指标体系构建及评价方法选取 | 第33-40页 |
·指标体系构建 | 第33-35页 |
·指标体系构建原则 | 第33页 |
·协同度评价指标体系的构建 | 第33-34页 |
·指标的解释及度量 | 第34-35页 |
·评价方法选取 | 第35-40页 |
·层次分析法(AHP) | 第35-37页 |
·基于聚类分析的专家赋权法 | 第37-38页 |
·协同性测度模型 | 第38-40页 |
5 实证分析——以四川薯业为例 | 第40-52页 |
·四川薯类产业示范工程实施状况 | 第40页 |
·样本概况与数据来源 | 第40-41页 |
·技术创新主体协同性测度 | 第41-49页 |
·信效度检验 | 第41-44页 |
·指标相对权重的确定 | 第44-47页 |
·产业技术链中技术创新主体协同度分析 | 第47-49页 |
·实证分析结论与建议 | 第49-52页 |
·研究结论 | 第49页 |
·对策建议 | 第49-52页 |
6 论文总结及展望 | 第52-55页 |
·论文总结 | 第52-53页 |
·研究不足与展望 | 第53-55页 |
·研究不足 | 第53-54页 |
·未来展望 | 第54-55页 |
参考文献 | 第55-58页 |
致谢 | 第58-59页 |
附录 | 第59-66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