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医药、卫生论文--药学论文--药物基础科学论文--药物分析论文

1.磺酸化β-环糊精在毛细管区带电泳手性分离中的应用 2.毛细管电泳在中药抗菌有效成分筛选中的探索研究

摘要第1-9页
ABSTRACT第9-12页
英文缩略语对照表第12-13页
前言第13-16页
 1 问题的提出第13-14页
 2 论文的主要研究内容第14-15页
 3 论文的创新点第15-16页
第一部分 毛细管电泳拆分手性药物第16-97页
 第一章 毛细管电泳在手性分离中的应用进展第16-35页
  1.1 手性化合物拆分的意义第16页
  1.2 手性化合物拆分的方法第16-17页
  1.3 毛细管电泳拆分手性化合物第17-22页
   1.3.1 毛细管电泳手性分离的原理第17-18页
   1.3.2 环糊精手性识别机理第18-20页
   1.3.3 常规拆分策略第20-22页
  1.4 毛细管电泳手性拆分现状第22-26页
   1.4.1 水介质毛细管电泳手性分离第22-23页
   1.4.2 非水介质毛细管电泳手性分离第23-26页
  1.5 本部分研究工作的实验设想第26-31页
  参考文献第31-35页
 第二章 水介质毛细管电泳拆分抗胆碱能药物的方法研究第35-45页
  2.1 概述第35-36页
  2.2 实验部分第36-37页
   2.2.1 仪器第36页
   2.2.2 试剂第36页
   2.2.3 溶液配制第36页
   2.2.4 毛细管电泳实验方法第36-37页
  2.3 结果与讨论第37-43页
   2.3.1 均匀实验设计拆分抗胆碱能药物对映体第37-39页
   2.3.2 操作条件对抗胆碱能药物对映体拆分的影响第39-41页
   2.3.3 不同缓冲体系对抗胆碱能药物对映体拆分的影响第41-42页
   2.3.4 环糊精种类对抗胆碱能药物对映体拆分的影响第42-43页
  2.4 小结第43-44页
  参考文献第44-45页
 第三章 非水介质毛细管电泳拆分抗胆碱能药物的方法研究第45-64页
  3.1 引言第45-46页
  3.2 实验部分第46-47页
   3.2.1 仪器第46页
   3.2.2 试剂第46页
   3.2.3 溶液配制第46-47页
   3.2.4 实验方法第47页
  3.3 结果与讨论第47-62页
   3.3.1 有机溶剂及背景电解质的选择第47页
   3.3.2 HDMS-β-CD浓度的影响第47-50页
   3.3.3 背景电解质浓度和溶液酸度的影响第50-51页
   3.3.4 电压的影响第51-52页
   3.3.5 手性添加剂种类的影响第52-54页
   3.3.6 毛细管内径和柱长的影响第54-55页
   3.3.7 进样量对拆分的影响第55-57页
   3.3.8 方法的可靠性第57-60页
   3.3.9 手性分离抗胆碱能药物和相似结构的中间体第60-62页
  3.4 小结第62-63页
  参考文献第63-64页
 第四章 水/非水介质毛细管电泳拆分手性药物的比较第64-90页
  4.1 引言第64页
  4.2 实验部分第64页
  4.3 结果与讨论第64-88页
   4.3.1 拆分抗胆碱能药物的比较第64-68页
   4.3.2 拆分其它药物的比较第68-79页
    4.3.2.1 拆分佐匹克隆第68-70页
    4.3.2.2 拆分洛非西定第70-71页
    4.3.2.3 拆分依瓦斯他仃第71-72页
    4.3.2.4 拆分克伦特罗第72-74页
    4.3.2.5 拆分罗格列酮第74-76页
    4.3.2.6 拆分安非他明第76-77页
    4.3.2.7 拆分其他药物第77-79页
   4.3.3 水/非水介质毛细管电泳拆分手性药物的比较第79-80页
   4.3.4 不同缓冲体系拆分手性药物第80-81页
   4.3.5 不同种类环糊精拆分手性药物的情况第81-85页
   4.3.6 环糊精及其衍生物拆分机理探讨第85-88页
  4.4 小结第88-89页
  参考文献第89-90页
 第五章 CE拆分手性药物在新药合成及质控中的应用第90-97页
  5.1 引言第90-91页
  5.2 实验部分第91-92页
   5.2.1 仪器与试剂第91页
   5.2.2 溶液配制第91-92页
    5.2.2.1 佐米曲坦第91页
    5.2.2.2 安非他明及其盐溶液第91页
    5.2.2.3 背景缓冲液第91-92页
  5.3 结果与讨论第92-96页
   5.3.1 毛细管电泳拆分佐米曲坦及其质量控制第92-94页
    5.3.1.1 佐米曲坦对映体拆分方法的建立第92页
    5.3.1.2 方法的限量实验第92-93页
    5.3.1.3 不同批号样品的测定第93-94页
   5.3.2 毛细管电泳拆分安非他明及其酒石酸盐的应用第94-96页
    5.3.2.1 安非他明及其酒石酸盐拆分方法的确定第94页
    5.3.2.2 拆分安非他明的酒石酸盐第94-95页
    5.3.2.3 不同条件下获得的样品测定第95-96页
  5.4 小结第96页
  参考文献第96-97页
第二部分 建立筛选抗菌中药有效成分的高通量试验方法第97-121页
 第六章 毛细管电泳在微生物分析中的应用进展第97-109页
  6.1 微生物分析的意义第97页
  6.2 微生物的分析现状第97-102页
   6.2.1 CE分离分析病毒第99-100页
   6.2.2 CE分离表征细菌第100-101页
   6.2.3 CE分离分析微生物的机理研究第101-102页
  6.3 高通量药物筛选的意义第102-103页
  6.4 论文本部分研究工作的实验设想第103-104页
  参考文献第104-109页
 第七章 毛细管电泳分析大肠杆菌及筛选中药有效成分第109-121页
  7.1 引言第109-110页
  7.2 实验部分第110-111页
   7.2.1 仪器与材料第110页
   7.2.2 样品制备第110页
   7.2.3 溶液配制第110-111页
   7.2.4 毛细管电泳实验方法第111页
  7.3 结果与讨论第111-119页
   7.3.1 建立大肠杆菌的毛细管电泳分析方法第111-115页
    7.3.1.1 缓冲体系的选择第111-112页
    7.3.1.2 细菌的吸附第112-113页
    7.3.1.3 细菌电泳峰的定性第113-114页
    7.3.1.4 细菌培养时间和存放方式的影响第114-115页
   7.3.2 大肠杆菌的毛细管电泳表征第115-116页
    7.3.2.1 活菌样品的电泳图第115页
    7.3.2.2 灭活细菌的电泳图第115-116页
    7.3.2.3 大肠杆菌JM109与氨苄之间的作用第116页
   7.3.3 抗菌中药有效成分的筛选第116-119页
    7.3.3.1 中药试液的制备第116页
    7.3.3.2 中药与大肠杆菌之间的作用第116-117页
    7.3.3.3 CE方法检测中药细菌之间的作用第117-119页
  7.4 小结第119-120页
  参考文献第120-121页
结语第121-123页
博士后期间撰写与发表论文目录第123-125页
Chiral separation of drug enantiomers in nonaquous capillary electrophoresis第125-131页
Nonaquous capillary electrophoresis chiral separation of anticholinergic drugs with HDMS-β-CD第131-136页
致谢第136页

论文共136页,点击 下载论文
上一篇:时事新闻著作权保护问题研究
下一篇:游戏化学习社区的开发与应用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