引言 | 第1-7页 |
第一章 辩诉交易的发展历程 | 第7-10页 |
第二章 辩诉交易的是非之争 | 第10-12页 |
第三章 中国不应移植辩诉交易制度 | 第12-33页 |
第一节 中国没有辩诉交易生存的观念基础 | 第12-14页 |
一、实用主义的公正观是辩诉交易在美国产生和发展的观念基础 | 第12-13页 |
二、中国公众和社会不具有与辩诉交易相容的思想理念和心理基础 | 第13-14页 |
第二节 中国没有辩诉交易生存的文化基础 | 第14-15页 |
一、契约自由观念是辩诉交易在美国产生和发展的文化基础 | 第14-15页 |
二、中国公众和社会不具有与辩诉交易相容的契约文化基础 | 第15页 |
第三节 中国没有辩诉交易生存的制度环境 | 第15-17页 |
一、辩诉交易是对抗制审判方式的产物 | 第15-16页 |
二、中国不具有与辩诉交易相容的整体制度环境 | 第16-17页 |
第四节 中国没有辩诉交易生存的法律职业环境和职业者 | 第17-24页 |
一、不同法律职业者在辩诉交易中的作用 | 第17-20页 |
二、目前中国法律职业环境和法律职业者的地位素质排斥辩诉交易 | 第20-24页 |
第五节 对被害人和被告人权利的侵害,是辩诉交易无法中国化的重要原因 | 第24-27页 |
一、作为刑事案件的当然当事人,被害人在辩诉交易中缺席 | 第24-25页 |
二、被告人有罪答辩的“自愿性”受到置疑 | 第25-26页 |
三、对弱势群体的特殊关注及我国被告人的地位,不容辩诉交易存在 | 第26-27页 |
第六节 中国不需要辩诉交易带来的“效率” | 第27-33页 |
一、在刑事诉讼中应始终坚持公正第一 | 第27-29页 |
二、大量案件的激增与诉讼效率的低下是辩诉交易得以形成并盛行的现实诱因 | 第29-30页 |
三、中国真的缺少效率吗? | 第30-31页 |
四、中国简易程序的运用将缓解中国未来可能会面临的案件积压问题 | 第31-33页 |
结语 | 第33-34页 |
参考书目 | 第34-37页 |
后记 | 第37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