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饮食文化的民族学研究
| 第一章 绪论 | 第1-16页 |
| 1.1 选题的目的和意义 | 第9-10页 |
| 2.1 饮食是文化 | 第10-11页 |
| 3.1 饮食文化在中国文化中的地位 | 第11-12页 |
| 4.1 饮食文化研究的范围 | 第12页 |
| 5.1 饮食文化的研究现状 | 第12-14页 |
| 6.1 研究方法 | 第14-16页 |
| 第二章 中国饮食文化历史悠久典籍丰富 | 第16-36页 |
| 1.1 历史悠久 | 第16-28页 |
| 2.1 文献多样 典籍丰富 | 第28-36页 |
| 第三章 中国人的饮食思想系统科学 | 第36-48页 |
| 1.1 民以食为天,国以农为 | 第36-41页 |
| 2.1 平衡饮食,吃出健康 | 第41-45页 |
| 3.1 惜粮悯农注重亲情崇礼尚德 | 第45-48页 |
| 第四章 中国食疗理论独特完整 | 第48-72页 |
| 1.1 食疗简史 | 第48-50页 |
| 2.1 食疗原理 | 第50-56页 |
| 3.1 饮食的保健与医疗作用 | 第56-64页 |
| 4.1 食疗的特点 | 第64-72页 |
| 第五章 中国饮食文化内容广博 | 第72-100页 |
| 1.1 不同民族的饮食文化 | 第72-76页 |
| 2.1 不同地域的风味食品 | 第76-79页 |
| 3.1 现实生活中的原始饮食文化遗存 | 第79-81页 |
| 4.1 多样的饮食体系 | 第81-82页 |
| 5.1 文学艺术作品中的饮食文化 | 第82-84页 |
| 6.1 中国的菜系 | 第84-89页 |
| 7.1 名人与饮食 | 第89-91页 |
| 8.1 餐馆名店老字号 | 第91-94页 |
| 9.1 无处不在的“吃” | 第94-96页 |
| 10.1 筷子及其它 | 第96-100页 |
| 第六章 中国饮食文化的美学表现 | 第100-120页 |
| 1.1 食物的形象美 | 第100-106页 |
| 2.1 饮食环境与饮食器之美 | 第106-115页 |
| 3.1 食物的香、味、名、音等美 | 第115-120页 |
| 第七章 悠久典雅的茶文化 | 第120-134页 |
| 1.1 异彩纷呈的少数民族茶文化 | 第120-124页 |
| 2.1 中国茶道的文化精神 | 第124-131页 |
| 3.1 中国茶文化研究的内涵 | 第131-134页 |
| 第八章 多彩的酒文化 | 第134-162页 |
| 1.1 绚丽夺目的少数民族酒文化 | 第134-150页 |
| 2.1 中国传统酒文化中的特色 | 第150-162页 |
| 第九章 中国饮食文化的蓬勃生命力 | 第162-182页 |
| 1.1 中国饮食文化的巨大包容性 | 第162-176页 |
| 2.1 中国饮食文化的豁达开放性 | 第176-177页 |
| 3.1 中国饮食文化的创新性 | 第177-182页 |
| 第十章 中国饮食文化弊端略析 | 第182-202页 |
| 1.1 悬殊的阶级(等级)差异 | 第182-187页 |
| 2.1 触目惊心的公款吃喝 | 第187-190页 |
| 3.1 缺乏环境保护意识 | 第190-193页 |
| 4.1 饮食卫生保健知识不普及 | 第193-197页 |
| 5.1 白酒泛滥成灾 | 第197-199页 |
| 6.1 奸商谋财害命 | 第199-200页 |
| 7.1 饮食文化在变味 | 第200-202页 |
| 参考文献 | 第202-207页 |
| 作者声明 | 第207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