湖州苕溪流域水环境质量分析与规划
中文摘要 | 第1-5页 |
英文摘要 | 第5-10页 |
1 前言 | 第10-17页 |
1.1 环境规划的含义 | 第10-11页 |
1.2 水环境规划的内容,方法和原则 | 第11-12页 |
1.2.1 水环境规划内容 | 第11页 |
1.2.2 水环境规划方法 | 第11-12页 |
1.2.3 水环境规划原则 | 第12页 |
1.3 环境规划的研究动态 | 第12-15页 |
1.3.1 国外研究动态 | 第13-14页 |
1.3.2 我国的研究动态 | 第14-15页 |
1.4 研究方法与技术路线 | 第15-17页 |
2 湖州苕溪流域概况 | 第17-33页 |
2.1 湖州苕溪流域自然概况 | 第17-25页 |
2.1.1 地理位置 | 第17页 |
2.1.2 水资源及其利用概况 | 第17-25页 |
2.2 湖州苕溪流域社会经济概况 | 第25-33页 |
2.2.1 行政区划、人口和经济概况 | 第25-26页 |
2.2.2 流域水环境特征 | 第26-33页 |
3 污染源及水环境质量现状 | 第33-41页 |
3.1 水环境污染源现状 | 第33-39页 |
3.1.1 现状调查方法 | 第33页 |
3.1.2 水污染源现状 | 第33-39页 |
3.2 水环境质量现状调查与评价 | 第39-41页 |
3.2.1 整体水环境质量现状 | 第39页 |
3.2.2 重点保护河段水环境质量现状 | 第39-40页 |
3.2.3 用水量现状 | 第40页 |
3.2.4 水环境质量现状评价 | 第40-41页 |
4 主要水环境问题及影响分析 | 第41-50页 |
4.1 主要水环境问题分析 | 第41-44页 |
4.1.1 主要水环境问题 | 第41页 |
4.1.2 主要水环境问题分析 | 第41-44页 |
4.2 湖州苕流域水环境问题带来的影响 | 第44-46页 |
4.3 供水环境分析 | 第46-50页 |
4.3.1 供水能力分析 | 第46-48页 |
4.3.2 拟定水源地污染趋势分析 | 第48-50页 |
5 水质目标及水环境区划 | 第50-56页 |
5.1 划分依据 | 第50-51页 |
5.1.1 法律依据 | 第50页 |
5.1.2 标准与条例 | 第50页 |
5.1.3 其他依据 | 第50-51页 |
5.2 功能保护区划分的方法 | 第51页 |
5.3 水环境功能区划分原则 | 第51-52页 |
5.4 划分范围及规划目标 | 第52页 |
5.4.1 规划范围 | 第52页 |
5.4.2 规划目标 | 第52页 |
5.5 地面水体水环境功能区划分结果 | 第52-56页 |
5.5.1 功能区划分结果 | 第52-55页 |
5.5.2 交界断面浓度控制目标 | 第55-56页 |
6 湖州苕溪流域水污染控制规划 | 第56-68页 |
6.1 污染物总量控制规划 | 第56-57页 |
6.1.1 污染物排放总量控制 | 第56-57页 |
6.1.3 总量控制的实施程序 | 第57页 |
6.2 流域环境容量的确定 | 第57-60页 |
6.2.1 水质数学模型选择 | 第57-59页 |
6.2.2 环境容量的确定与分配 | 第59页 |
6.2.3 污染控制指标的筛选 | 第59-60页 |
6.3 湖州苕溪流域水污染综合治理规划 | 第60-64页 |
6.3.1 工业污染源治理规划 | 第60页 |
6.3.2 农业面源治理规划 | 第60-62页 |
6.3.3 生活污染源治理规划 | 第62页 |
6.3.4 生态保护规划 | 第62-64页 |
6.3.5 船舶污染治理规划 | 第64页 |
6.4 湖州苕溪流域水环境整治的综合保障体系 | 第64-68页 |
6.4.1 政策法规保障体系 | 第64-65页 |
6.4.2 资金保障体系 | 第65-66页 |
6.4.3 组织保障体系 | 第66-68页 |
7 结论及建议 | 第68-70页 |
7.1 结论 | 第68-69页 |
7.1.1 湖州苕流域水环境质量现状 | 第68页 |
7.1.2 湖州苕溪流域主要水环境问题及影响 | 第68页 |
7.1.3 湖州苕溪流域水环境规划 | 第68-69页 |
7.2 建议 | 第69-70页 |
致谢 | 第70-71页 |
参考文献 | 第71-73页 |
附录 | 第73-80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