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章 前言 | 第1-22页 |
·重金属离子 | 第9-12页 |
·常见的有毒重金属离子及其危害 | 第9-10页 |
·常见的有毒重金属离子的测定方法 | 第10-12页 |
·分光光度法 | 第10页 |
·高效液相色谱法 | 第10页 |
·原子光谱分析法 | 第10-11页 |
·原子发射光谱法(AES) | 第11页 |
·原子吸收光谱法(AAS) | 第11页 |
·原子荧光光谱法(AFS) | 第11页 |
·电化学分析法 | 第11-12页 |
·极谱法 | 第12页 |
·伏安法 | 第12页 |
·酰腙类化合物 | 第12-19页 |
·酰腙类化合物的分类 | 第13-14页 |
·单酰腙 | 第13页 |
·双酰腙 | 第13-14页 |
·多酰腙 | 第14页 |
·酰腙类化合物的配位 | 第14-15页 |
·酰腙类化合物的酮式和烯醇式配位 | 第14-15页 |
·酰腙类化合物的单齿和多齿配位 | 第15页 |
·硫代酰腙类化合物 | 第15-16页 |
·酰腙类化合物的表征 | 第16-18页 |
·酰腙类化合物的应用 | 第18-19页 |
·生物活性 | 第18-19页 |
·酰腙在催化方面的应用 | 第19页 |
·其它方面的应用 | 第19页 |
·本课题的理论意义及实际价值 | 第19-22页 |
·酰腙类化合物在测定金属离子方面的应用 | 第19-20页 |
·本论文的研究目的和意义 | 第20-21页 |
·本论文的主要研究内容 | 第21-22页 |
第二章 实验部分 | 第22-47页 |
·主要的化学试剂 | 第22页 |
·实验设备和仪器 | 第22-23页 |
·配体及配合物的合成 | 第23-24页 |
·水杨醛双缩二氨基硫脲化合物的合成 | 第23页 |
·二氨基硫脲的合成 | 第23页 |
·水杨醛双缩二氨基硫脲的合成 | 第23页 |
·水杨醛双缩二氨基硫脲配合物的合成 | 第23页 |
·水杨醛缩3-羟基-2-萘甲酰肼化合物的合成 | 第23-24页 |
·水杨醛缩3-羟基-2-萘甲酰肼的合成 | 第23-24页 |
·水杨醛缩3-羟基-2-萘甲酰肼配合物的合成 | 第24页 |
·酰腙类配体及配合物的表征 | 第24-47页 |
·水杨醛缩3-羟基-2-萘甲酰肼配体及配合物 | 第24-35页 |
·物理性质 | 第24-25页 |
·元素分析 | 第25页 |
·紫外可见光谱分析 | 第25-26页 |
·荧光光谱分析 | 第26-27页 |
·固体荧光光谱分析 | 第27-28页 |
·红外光谱分析 | 第28-32页 |
·热重分析 | 第32-34页 |
·配合物结构推测 | 第34-35页 |
·水杨醛双缩二氨基硫脲配体及其配合物 | 第35-47页 |
·物理性质 | 第35页 |
·元素分析 | 第35-36页 |
·紫外可见光谱分析 | 第36-37页 |
·荧光光谱分析 | 第37-39页 |
·固体荧光光谱分析 | 第39页 |
·红外光谱分析 | 第39-43页 |
·热重分析 | 第43-45页 |
·配合物结构推测 | 第45-47页 |
第三章 配体及配合物的荧光光谱性质的研究 | 第47-59页 |
·水杨醛缩3-羟基-2-萘甲酰肼配体及配合物 | 第47-52页 |
·pH对配体的影响 | 第47页 |
·pH对配合物的影响 | 第47-50页 |
·金属离子与配体溶液中的荧光反应的研究 | 第50-52页 |
·反应时间 | 第50页 |
·溶液反应中量的关系 | 第50-52页 |
·水杨醛双缩二氨基硫脲配体及其配合物 | 第52-59页 |
·pH对配体荧光光谱的影响 | 第52-53页 |
·pH对配合物荧光光谱的影响 | 第53-56页 |
·金属离子与配体溶液中的荧光反应的研究 | 第56-59页 |
·反应时间 | 第56页 |
·溶液反应中量的关系 | 第56-59页 |
第四章 水杨醛双缩二氨基硫脲与Zn~(2+)荧光反应及其应用 | 第59-64页 |
·仪器与试剂 | 第59页 |
·试验方法 | 第59-60页 |
·配合物的激发与发射光谱及分析反应条件的确定 | 第60-61页 |
·配合物的组成比 | 第61页 |
·工作曲线、精密度、检测限 | 第61-62页 |
·共存离子的影响 | 第62页 |
·实际样品的测定 | 第62-64页 |
·样品的预处理 | 第62页 |
·样品的测定 | 第62-63页 |
·小结 | 第63-64页 |
第五章 全文总结 | 第64-66页 |
参考文献 | 第66-72页 |
附录 | 第72-73页 |
致谢 | 第73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