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农业科学论文--植物保护论文--病虫害及其防治论文--园艺作物病虫害及其防治论文--果树病虫害论文--仁果类病虫害论文--苹果病虫害论文--病害论文

苹果(Malus domestica Borkh.)果实日灼原因、机理及预防

1 文献综述第1-26页
 1.1 日灼症状及发生原因第19页
  1.1.1 日灼症状第19页
  1.1.2 日灼发生的直接原因第19页
 1.2 内、外因子对果实日灼的影响第19-21页
  1.2.1 温度第19-20页
  1.2.2 光照第20页
  1.2.3 相对湿度和风速第20页
  1.2.4 品种第20-21页
  1.2.5 果实发育期第21页
  1.2.6 树势第21页
 1.3 果实抗高温胁迫生理学研究第21-23页
  1.3.1 活性氧第21-22页
  1.3.2 过氧化物岐化酶(SOD)第22页
  1.3.3 过氧化物酶(POD)第22页
  1.3.4 过氧化氢酶(CAT)第22-23页
  1.3.5 抗坏血酸第23页
  1.3.6 酚类物质第23页
  1.3.7 热激蛋白第23页
  1.3.8 细胞膜热稳定性与耐热性第23页
 1.4 栽培措施对防止果实日灼的效应第23-25页
  1.4.1 果实套袋及喷白第24页
  1.4.2 加强栽培管理,增强树势第24页
  1.4.3 选用抗日灼品种和适宜栽培方式第24页
  1.4.4 合理整形修剪与果园遮荫第24页
  1.4.5 土壤灌水及冷凉灌溉第24-25页
 1.5 小结第25-26页
2 引言第26-30页
3 材料与方法第30-43页
 3.1 试验地点与材料第30页
  3.1.1 试验时间与地点第30页
  3.1.2 试验材料第30页
 3.2 果实温度变化与主要生态因子的关系第30-32页
  3.2.1 同一树冠果实温度变化比较第30-31页
  3.2.2 树冠不同方位果实接受的光照强度比较第31页
  3.2.3 光照强度对果实表面温度变化的影响第31-32页
  3.2.4 热处理对果实日灼的影响第32页
  3.2.5 果实日最高温度与主要气象因子的关系第32页
 3.3 自然或胁迫条件下果实抗氧化特性研究第32-34页
  3.3.1 树冠不同方位果实抗氧化特性及酶活性比较第32-33页
  3.3.2 不同类型日灼果 SOD和 POD活性比较第33页
  3.3.3 高温胁迫对果皮抗氧化特性的影响第33页
  3.3.4 变温处理对果皮抗氧化特性及酶活性的影响第33页
  3.3.5 强光胁迫对果皮抗氧化特性的影响第33页
  3.3.6 相对湿度对果皮抗氧化特性及酶活性的影响第33-34页
  3.3.7 相对湿度对果皮细胞膜透性的影响第34页
 3.4 外源物质对不同胁迫条件下果实抗氧化特性的影响第34-35页
  3.4.1 外源物质对果皮抗氧化特性的影响第34页
  3.4.2 外源活性氧发生剂对果皮抗氧化特性的影响第34-35页
  3.4.3 外源物质对高温胁迫下果皮组织酶活性的影响第35页
 3.5 套袋果日灼发生规律及其抗氧化特性变化第35-38页
  3.5.1 套袋对果实微域生态环境的影响第35-36页
  3.5.2 不同种类果袋对果实表面温度和光照的影响第36页
  3.5.3 不同种类果袋对果皮抗氧化特性的影响第36页
  3.5.4 树冠不同方位套袋果抗氧化特性比较第36页
  3.5.5 除袋对果皮抗氧化特性的影响第36-37页
  3.5.6 套袋对果皮抗氧化特性的影响第37页
  3.5.7 套袋及除袋技术对果实生态环境的影响第37-38页
  3.5.8 套袋果日灼阈值温度比较第38页
 3.6 预防果实日灼的方法与技术第38-41页
  3.6.1 果实日灼阈值温度确定第38-39页
  3.6.2 果实日灼预测预报计算机模型研制第39-40页
  3.6.3 新型冷凉灌溉控制系统的研制和应用第40页
  3.6.4 套纸罩对预防果实日灼的效应第40页
  3.6.5 喷布 Raynox对预防果实日灼的效应第40页
  3.6.6 轻微日灼果实的恢复与挽救第40-41页
 3.7 生理生化指标分析第41-43页
  3.7.1 超氧阴离子含量第41页
  3.7.2 SOD活性第41页
  3.7.3 POD活性第41页
  3.7.4 MDA含量第41-42页
  3.7.5 5'-核苷酸酶活性第42页
  3.7.6 LOX活性第42页
  3.7.7 APX活性第42-43页
4 结果与分析第43-89页
 4.1 果实生态环境与高温胁迫的关系第43-54页
  4.1.1 树冠不同方位果实温度变化比较第43-44页
  4.1.2 同一果实不同方位温度变化比较第44页
  4.1.3 同一果实不同深度温度变化比较第44-45页
  4.1.4 果实阴、阳面温度变化比较第45-46页
  4.1.5 不同自然遮荫状态果实温度变化比较第46页
  4.1.6 树冠不同方位果实接受光照强度比较第46-47页
  4.1.7 光照强度对果实表面温度变化的影响第47-50页
  4.1.8 光照和热处理对果实日灼的影响第50-51页
  4.1.9 果实日最高温度与主要气象因子的关系第51-54页
 4.2 自然或胁迫条件下果皮抗氧化特性的变化第54-63页
  4.2.1 树冠不同方位果实抗氧化特性比较第54-56页
  4.2.2 不同类型日灼果 SOD和 POD活性比较第56页
  4.2.3 高温胁迫对果皮抗氧化特性的影响第56-58页
  4.2.4 不同升温模式对果皮抗氧化特性的影响第58-60页
  4.2.5 变温处理对果皮5'-核苷酸酶活性的影响第60页
  4.2.6 强光胁迫对果皮抗氧化特性的影响第60-61页
  4.2.7 相对湿度对果皮抗氧化特性的影响第61页
  4.2.8 相对湿度对果皮5'-核苷酸酶及LOX活性的影响第61-63页
  4.2.9 相对湿度对果皮细胞膜透性的影响第63页
 4.3 外源物质对果皮抗氧化特性的影响第63-67页
  4.3.1 外源物质对高温胁迫后果皮抗氧化特性的影响第63-64页
  4.3.2 外源活性氧发生剂对果皮抗氧化特性及5'-核苷酸酶活性的影响第64-65页
  4.3.3 外源抗氧化剂对果皮5'-核苷酸酶活性的影响第65-66页
  4.3.4 外源抗氧化剂对果皮脂氧合酶活性的影响第66页
  4.3.5 外源抗氧化剂对果皮抗坏血酸-过氧化物酶的影响第66-67页
 4.4 套袋果日灼发生规律及其抗氧化特性变化第67-81页
  4.4.1 套袋对果实微域生态环境的影响第67-71页
  4.4.2 不同果袋对果实表面温度和光照的影响第71-72页
  4.4.3 不同果袋对果皮抗氧化特性的影响第72-73页
  4.4.4 树冠不同方位套袋果抗氧化特性比较第73页
  4.4.5 除袋对果皮抗氧化特性的影响第73-74页
  4.4.6 套袋对果皮5'-核苷酸酶活性的影响第74-75页
  4.4.7 套袋及除袋技术对果实生态环境的影响第75-80页
  4.4.8 套袋果实日灼阈值温度第80-81页
 4.5 预防果实日灼的方法与技术第81-89页
  4.5.1 果实日灼阈值温度第81-82页
  4.5.2 果实日灼预测预报计算机模型第82-84页
  4.5.3 新型冷凉灌溉控制系统的应用第84-86页
  4.5.4 套纸罩对预防果实日灼的效应第86-87页
  4.5.5 喷布 Raynox对预防果实日灼的效应第87页
  4.5.6 轻微日灼果实的恢复与挽救第87-89页
5 讨论第89-99页
 5.1 果实日灼发生与外界环境的关系第89-90页
  5.1.1 气温、光照与果实日灼阈值温度的关系第89页
  5.1.2 日灼发生与果实着生部位的关系第89-90页
 5.2 环境胁迫与果皮抗氧化特性的关系第90-91页
  5.2.1 高温和强光胁迫与果皮抗氧化特性的关系第90页
  5.2.2 不同升温模式与果实高温驯化的关系第90-91页
  5.2.3 增加湿度对缓解高温胁迫的作用第91页
 5.3 果实对环境胁迫的响应第91-93页
  5.3.1 外源活性氧发生剂处理与果实环境胁迫驯化第91-92页
  5.3.2 高温胁迫与果实细胞膜透性第92页
  5.3.3 日灼果实保护酶作用行为的变化第92页
  5.3.4 高温胁迫对果皮抗氧化酶活性的影响第92-93页
 5.4 高温胁迫下外源调节剂的调控效应第93-94页
  5.4.1 对果皮抗氧化特性的影响第93页
  5.4.2 细胞膜稳定性与抗氧化酶活性的关系第93-94页
  5.4.3 外源抗氧化剂功能与效果的关系第94页
 5.5 套袋果实微域环境特点及对套袋技术的影响第94-96页
  5.5.1 光照对套袋果实温度的影响第94页
  5.5.2 套袋技术与袋内、外果实日灼的关系第94-95页
  5.5.3 除袋时间和方法与果实日灼的关系第95-96页
  5.5.4 套袋技术与袋内微域环境湿度的关系第96页
 5.6 果实日灼伤害生理机制及预防策略的探讨第96-99页
  5.6.1 果实日灼伤害生理机制第96页
  5.6.2 果实日灼伤害预防策略第96-99页
6 结论第99-101页
 6.1 果实表面高温出现的综合气象条件第99页
 6.2 不同品种果实日灼阈值温度第99页
 6.3 果实遮荫状态与日灼的关系第99页
 6.4 树冠不同方位果实抗氧化特性差异第99页
 6.5 高温驯化与果实抗氧化能力的关系第99页
 6.6 高温、强光胁迫对果皮抗氧化特性的影响第99-100页
 6.7 外源物质对果实抗氧化特性的影响第100页
 6.8 套袋对果实微域环境变化的影响第100页
 6.9 套袋及除袋技术对果实生态环境变化的影响第100页
 6.10 新型冷凉灌溉控制系统的应用第100-101页
参考文献第101-109页
彩色图版(共24幅)第109-113页
在读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第113-114页
作者简历第114-115页
致谢第115-116页
附录第116-169页

论文共169页,点击 下载论文
上一篇:素质教育推进过程中高中教师的困境与突破路径
下一篇:论我国利用外资与可持续发展的关系--一种资源与环境视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