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政治、法律论文--法律论文--法学各部门论文--民法论文

不动产善意取得制度研究

中文摘要第1-4页
英文摘要第4-10页
引言第10-12页
一、不动产善意取得制度建立的正反观点评析及争论的实质第12-17页
 (一) 不动产善意取得制度建立的正反观点评析第12-16页
 (二) 不动产善意取得制度建立问题争论的实质第16-17页
二、不动产善意取得制度的存在依据第17-27页
 (一) 不动产善意取得的实践依据第17-18页
 (二) 不动产善意取得的制度依据第18页
 (三) 不动产善意取得的理论依据第18-27页
  1. 占有公信力是动产善意取得的存在依据第18-23页
  2. 登记公信力是不动产善意取得的存在依据第23-27页
三、物权变动模式的立法选择对不动产善意取得制度的影响第27-30页
 (一) 基于大陆法系物权变动的意思主义立法例的分析第27-28页
 (二) 基于大陆法系物权变动的形式主义立法例的分析第28-29页
 (三) 基于英美法系物权变动的契据交付主义立法例的分析第29页
 (四) 结论第29-30页
四、不动产善意取得制度适用的权利类型第30-32页
 (一) 不动产所有权第30页
 (二) 地上权、地役权第30-31页
 (三) 国有土地使用权第31页
 (四) 不动产抵押权第31-32页
五、不动产善意取得制度的法律构成要件第32-41页
 (一) 转让人须为无权处分第32-34页
 (二) 受让人通过交易行为从转让人处取得不动产物权第34-38页
  1. 何为交易行为第35页
  2. 交易行为是否有效第35-37页
  3. 交易行为是否有偿第37-38页
 (三) 取得人已完成物权变更登记第38-39页
 (四) 取得人主观上为善意第39-41页
  1. 善意的含义第39页
  2. 善意的认定第39-41页
六、不动产善意取得制度的法律效果第41-44页
 (一) 物权变动第42-43页
 (二) 当事人间的债权关系第43-44页
  1. 无权处分人与受让人第43页
  2. 原权利人与无权处分人第43页
  3. 原权利人与受让人第43-44页
  4. 原权利人与登记机关第44页
结语第44-46页
参考文献第46-50页
后记第50页

论文共50页,点击 下载论文
上一篇:山羊鼻腔与人类鼻腔对比解剖以及山羊鼻腔支架植入研究
下一篇:冀北高原荒漠化土地现状评价及治理对策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