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摘要 | 第1-4页 |
| Abstract | 第4-7页 |
| 1 概论 | 第7-12页 |
| 1.1 课题背景与意义 | 第7-8页 |
| 1.2 移动无线环境特点 | 第8-9页 |
| 1.3 流媒体概述 | 第9-10页 |
| 1.4 本文主要内容和贡献 | 第10-12页 |
| 2 移动通信系统QoS 现有技术分析 | 第12-15页 |
| 2.1 区分服务构架 | 第12页 |
| 2.2 AMC 技术 | 第12-13页 |
| 2.3 随机接入技术 | 第13-14页 |
| 2.4 HARQ 技术 | 第14-15页 |
| 3 移动通信系统QoS 性能改进研究 | 第15-20页 |
| 3.1 AMC 与ARQ 结合技术 | 第15-16页 |
| 3.2 集中受控接入 | 第16-17页 |
| 3.3 资源调度算法选择 | 第17-20页 |
| 4 流媒体传输技术 | 第20-22页 |
| 4.1 RTP/RTCP 协议 | 第20页 |
| 4.2 RTSP 协议 | 第20-21页 |
| 4.3 友好协议性质 | 第21-22页 |
| 5 链路层流媒体服务质量保证研究 | 第22-26页 |
| 5.1 流媒体业务时延性能保证 | 第22-23页 |
| 5.2 流媒体业务带宽保证及增强抗突发能力 | 第23-24页 |
| 5.3 流媒体业务对TCP 友好性质改善 | 第24-26页 |
| 6 传输方式分析 | 第26-38页 |
| 6.1 数据发送方对流媒体业务的性能保证策略 | 第27-32页 |
| 6.2 数据接收方对流媒体业务的性能保证策略 | 第32-37页 |
| 6.3 丢包率性能分析 | 第37-38页 |
| 7 链路级仿真描述 | 第38-45页 |
| 7.1 仿真框架介绍 | 第38-39页 |
| 7.2 仿真信道模型 | 第39页 |
| 7.3 链路级仿真结果描述及分析 | 第39-45页 |
| 8 系统仿真描述 | 第45-52页 |
| 8.1 仿真系统框架介绍 | 第45页 |
| 8.2 系统仿真结果描述及分析 | 第45-49页 |
| 8.3 视频业务仿真结果描述及分析 | 第49-51页 |
| 8.4 视频业务仿真结论 | 第51-52页 |
| 9 总结与展望 | 第52-53页 |
| 致谢 | 第53-54页 |
| 参考文献 | 第54-58页 |
| 附录1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发表论文目录和参加科研情况 | 第58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