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文摘要 | 第1-5页 |
英文摘要 | 第5-8页 |
引言 | 第8-10页 |
一、马克思理论观的形成和历史发展过程 | 第10-25页 |
(一) 唯心主义理论观阶段 | 第10-13页 |
1. 观念第一性,观念产生现实 | 第10页 |
2. 到现实本身中寻找观念,发现理性 | 第10-12页 |
3. 强调理性自由与精神伟大 | 第12-13页 |
(二) 科学理论观的萌芽阶段 | 第13-19页 |
1. 观念只是现实在头脑中的反映,法律遵循私利的逻辑 | 第13-16页 |
2. 初步形成现实决定观念、事物决定逻辑的观点 | 第16-17页 |
3. 阐述理论要反映实践,符合时代的要求 | 第17-19页 |
(三) 科学理论观的形成阶段 | 第19-23页 |
1. 论述实践第一的观点,把人的本质归结为实践 | 第19-20页 |
2. 明确提出实践的主体能动性 | 第20-21页 |
3. 把实践作为社会历史的出发点,阐发思维的能动性 | 第21-22页 |
4. 系统阐述共产党人的理论原理 | 第22-23页 |
(四) 马克思理论观的丰富和发展阶段 | 第23-25页 |
1. 进一步论证了实践第一的观点 | 第23页 |
2. 进一步论证了理论的能动性原理 | 第23页 |
3. 提出了理论的检验标准问题 | 第23-24页 |
4. 提出真理是具体的、理论的历史性论断 | 第24-25页 |
二、马克思理论观的理论内容 | 第25-35页 |
(一) 关于理论的本质和特征 | 第25-26页 |
1. 理论的本质 | 第25-26页 |
2. 理论的特征 | 第26页 |
(二) 关于理论的地位与作用 | 第26-29页 |
1. 实践第一,理论依赖于实践 | 第26-27页 |
2. 理论对实践具有反作用 | 第27-28页 |
3. 理论的具体作用 | 第28-29页 |
(三) 关于理论创作的态度和方法 | 第29-35页 |
1. 以严肃客观的态度对待他人的理论 | 第29-30页 |
2. 以严谨的作风从事理论创作 | 第30-35页 |
三、马克思理论观的现实意义 | 第35-43页 |
(一) 马克思理论观的理论意义 | 第35-36页 |
1. 深入开展马克思主义理论观的研究 | 第35页 |
2. 不断繁荣和发展哲学和社会科学 | 第35-36页 |
(二) 马克思理论观的实践意义 | 第36-43页 |
1. 马克思的理论观与理性思维培养 | 第36-38页 |
2. 马克思的理论观与理论品质形成 | 第38-40页 |
3. 马克思的理论观与学术风气净化 | 第40-43页 |
主要参考文献 | 第43-44页 |
后记 | 第44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