完善人大质询政府制度研究
摘要 | 第1-9页 |
Abstract | 第9-10页 |
第一章 绪论 | 第10-17页 |
§1.1 选题背景和依据 | 第10-11页 |
§1.2 国内外相关研究 | 第11-13页 |
§1.3 理论意义和应用价值 | 第13页 |
§1.4 研究内容、思路和方法 | 第13-16页 |
§1.5 创新点 | 第16-17页 |
第二章 人大质询政府制度的发展及现状 | 第17-29页 |
§2.1 人大质询政府制度的发展 | 第17-21页 |
§2.2 人大质询政府制度基本内容 | 第21-23页 |
§2.3 人大质询政府制度的实践 | 第23-29页 |
第三章 人大质询政府制度存在的问题 | 第29-35页 |
§3.1 质询总量太小 | 第29页 |
§3.2 质询严重缺位 | 第29-30页 |
§3.3 质询权行使区域失衡 | 第30-31页 |
§3.4 质询程序欠规范 | 第31-32页 |
§3.5 质询的质量和效益一般化 | 第32-33页 |
§3.6 质询公开度有限 | 第33-35页 |
第四章 人大质询政府制度存在的问题的原因探析 | 第35-47页 |
§4.1 政治体制障碍 | 第35-37页 |
§4.2 政治文化影响 | 第37-39页 |
§4.3 信息不对称 | 第39-41页 |
§4.4 人大代表履职能力和技术不足 | 第41-43页 |
§4.5 质询制度设计不完善 | 第43-47页 |
第五章 国外议会质询制度及其对我国的借鉴意义 | 第47-58页 |
§5.1 国外议会质询制度规定 | 第47-50页 |
§5.2 国外议会质询制度的特征 | 第50-52页 |
§5.3 国外议会质询制度对我国的借鉴意义 | 第52-58页 |
第六章 完善人大质询政府制度的对策 | 第58-70页 |
§6.1 优化人大质询政治环境 | 第58-59页 |
§6.2 提高质询主体素质 | 第59-62页 |
§6.3 健全质询配套保障机制 | 第62-64页 |
§6.4 以合理的会期支撑人大质询 | 第64-65页 |
§6.5 建设电子人大 | 第65页 |
§6.6 完善质询制度结构元素 | 第65-70页 |
第七章 个案分析:质询并罢免杨汇泉案 | 第70-75页 |
§7.1 案情介绍 | 第70-71页 |
§7.2 评析 | 第71-75页 |
结束语 | 第75-76页 |
致谢 | 第76-77页 |
参考文献 | 第77-82页 |
附录A | 第82-85页 |
附录B | 第85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