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1-6页 |
Abstract | 第6-7页 |
第1章 绪论 | 第7-16页 |
1.1 引言 | 第7页 |
1.2 稀土概述 | 第7-8页 |
1.3 稀土元素性质 | 第8-9页 |
1.3.1 一般性质 | 第8页 |
1.3.2 稀土元素的络合物 | 第8-9页 |
1.4 稀土在功能材料中的应用 | 第9-12页 |
1.4.1 稀土磁性材料 | 第9-11页 |
1.4.2 稀土储氢材料 | 第11页 |
1.4.3 稀土发光材料 | 第11-12页 |
1.4.4 稀土超导材料 | 第12页 |
1.5 稀土合金薄膜的制备方法 | 第12-14页 |
1.5.1 气相沉积法 | 第12-13页 |
1.5.2 电沉积法 | 第13-14页 |
1.6 稀土合金电沉积机理的研究方法 | 第14-15页 |
1.6.1 现代物理法 | 第14页 |
1.6.2 电化学法 | 第14-15页 |
1.7 课题的意义及内容 | 第15-16页 |
第2章 水溶液电沉积稀土合金的理论分析 | 第16-27页 |
2.1 引言 | 第16页 |
2.2 直流电镀 | 第16-18页 |
2.2.1 直流电镀原理 | 第16页 |
2.2.2 电镀层的结合机理 | 第16-17页 |
2.2.3 影响电镀层质量的基本因素 | 第17-18页 |
2.2.4 直流电镀的缺点及改善途径 | 第18页 |
2.3 脉冲电镀的基本理论 | 第18-27页 |
2.3.1 脉冲电镀原理 | 第18-19页 |
2.3.2 脉冲电镀的电容效应 | 第19-21页 |
2.3.3 脉冲电镀的传质效应 | 第21-22页 |
2.3.4 电镀过程中的金属结晶 | 第22-23页 |
2.3.5 脉沖参数的选择原则 | 第23-24页 |
2.3.6 脉冲电镀的研究概况 | 第24-25页 |
2.3.7 水溶液中脉沖电镀稀土合金的必要性及可行性分析 | 第25-27页 |
第3章 实验设备及测试方法 | 第27-30页 |
3.1 引言 | 第27页 |
3.2 实验装置 | 第27-28页 |
3.2.1 电镀装置 | 第27页 |
3.2.2 热处理装置 | 第27-28页 |
3.2.3 真空封管装置 | 第28页 |
3.3 Ni-Nd-P合金结构和性能的测试方法 | 第28-30页 |
3.3.1 金相显微镜观察 | 第28页 |
3.3.2 扫描电子显微镜观察 | 第28-29页 |
3.3.3 显微硬度测试 | 第29页 |
3.3.4 电化学性能分析 | 第29-30页 |
第4章 Ni-Nd-P合金共沉积的电化学行为的研究 | 第30-43页 |
4.1 引言 | 第30-31页 |
4.2 合金沉积的阴极过程 | 第31-33页 |
4.2.1 合金共沉积的基本条件 | 第31页 |
4.2.2 合金共沉积的实现途径 | 第31-32页 |
4.2.3 金属络离子的阴极还原 | 第32页 |
4.2.4 稀土合金共沉积的阴极过程 | 第32-33页 |
4.3 Ni-Nd-P合金共沉积的电化学行为研究 | 第33-42页 |
4.3.1 实验研究方法 | 第33-34页 |
4.3.2 柠檬酸和氯化铵对稀土钕沉积的影响 | 第34-37页 |
4.3.3 柠檬酸和氯化铵对金属镍沉积的影响 | 第37-39页 |
4.3.4 H_3PO_3对稀土钕沉积的影响 | 第39页 |
4.3.5 H_3PO_3对金属镍沉积的影响 | 第39-40页 |
4.3.6 镍对钕沉积的影响 | 第40-42页 |
4.4 结论 | 第42-43页 |
第5章 脉冲电镀Ni-Nd-P合金工艺研究 | 第43-63页 |
5.1 引言 | 第43页 |
5.2 实验方法 | 第43-46页 |
5.2.1 镀前预处理 | 第43-44页 |
5.2.2 工艺流程 | 第44页 |
5.2.3 镀液组成和工艺条件 | 第44-45页 |
5.2.4 测试 | 第45-46页 |
5.3 脉冲电沉积Ni-Nd-P合金薄膜工艺和性能研究 | 第46-62页 |
5.3.1 脉冲电流的影响 | 第46-54页 |
5.3.2 脉冲频率的影响 | 第54-56页 |
5.3.3 占空比的影响 | 第56-59页 |
5.3.4 热处理对镀层性能影响 | 第59-62页 |
5.4 结论 | 第62-63页 |
结论 | 第63-65页 |
参考文献 | 第65-70页 |
致谢 | 第70-71页 |
附录 (攻读学位期间所发表的学术论文目录) | 第71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