幸福感及其与构建和谐社会的关系
摘要 | 第1-5页 |
Abstract | 第5-9页 |
一、 导言 | 第9-13页 |
1.研究课题的提出 | 第9-10页 |
2.课题研究综述 | 第10-11页 |
3.课题研究的学术价值 | 第11页 |
4.课题研究的现实意义 | 第11-13页 |
二、 幸福感 | 第13-21页 |
1.幸福感的定义 | 第13-14页 |
2.幸福感的影响因素 | 第14-17页 |
(1) 环境因素 | 第14-15页 |
(2) 遗传因素 | 第15-16页 |
(3) 遗传一环境因素 | 第16-17页 |
3.幸福感的评价指标体系 | 第17-19页 |
4.幸福指标体系建设的意义 | 第19-21页 |
三、 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概述 | 第21-29页 |
1.和谐社会的现实意义 | 第21-23页 |
(1) 和谐社会的理论价值 | 第22页 |
(2) 和谐社会的实践价值 | 第22-23页 |
2.和谐社会的概述和内涵延伸 | 第23-25页 |
(1) 对和谐内涵的认知 | 第23-24页 |
(2) 和谐社会本质内涵的探析 | 第24页 |
(3) 和谐社会的内涵延伸 | 第24-25页 |
3.和谐社会的评价体系 | 第25-27页 |
4.发展是提高人民幸福感的基础 | 第27-29页 |
四、 幸福感和建设和谐社会的关系 | 第29-33页 |
1.提高幸福感是为了更好的建设和谐社会 | 第29-30页 |
2.社会的和谐是为了提高人民幸福感 | 第30页 |
3.幸福感与和谐社会互相推动 | 第30-33页 |
参考文献 | 第33-35页 |
在校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专利及艺术作品 | 第35-36页 |
致谢 | 第36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