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章 绪论 | 第1-22页 |
1.1 IPv4地址压力与对策 | 第7-9页 |
1.1.1 CIDR技术 | 第7-8页 |
1.1.2 更严格的地址分配策略 | 第8页 |
1.1.3 DHCP技术 | 第8页 |
1.1.4 可变长子网掩码(VLSM) | 第8页 |
1.1.5 NAT技术 | 第8页 |
1.1.6 IPv6技术 | 第8-9页 |
1.2 NAT概述 | 第9-16页 |
1.2.1 NAT分类 | 第10-12页 |
1.2.2 传统NAT下的地址映射机制 | 第12-14页 |
1.2.3 NAT的功能扩展 | 第14-16页 |
1.3 NAT研究现状 | 第16-18页 |
1.4 研究目标与意义 | 第18-20页 |
1.5 研究的主要内容 | 第20-21页 |
1.6 论文的组织 | 第21-22页 |
第二章 NAT开放应用模型设计 | 第22-40页 |
2.1 NAT系统分析 | 第22-26页 |
2.1.1 NAT功能分析 | 第22-23页 |
2.1.2 NAT网络层次分析 | 第23-24页 |
2.1.3 NAT逻辑模型 | 第24页 |
2.1.4 会话模型 | 第24-26页 |
2.2 开放应用模型设计原则 | 第26-27页 |
2.3 开放应用模型结构设计 | 第27-31页 |
2.3.1 系统结构 | 第27-29页 |
2.3.2 工作流程 | 第29-31页 |
2.4 主要功能模块分析 | 第31-34页 |
2.4.1 协议处理器 | 第33页 |
2.4.2 映射处理器 | 第33-34页 |
2.4.3 载荷处理器 | 第34页 |
2.5 接口规范 | 第34-39页 |
2.6 小结 | 第39-40页 |
第三章 NAT的处理策略与关键算法 | 第40-61页 |
3.1 NAT的转换策略 | 第40-47页 |
3.1.1 网络层 | 第40-42页 |
3.1.2 传输层 | 第42-45页 |
3.1.3 会话层 | 第45-47页 |
3.2 主要算法 | 第47-61页 |
3.2.1 协议处理器接口调度算法 | 第47-48页 |
3.2.2 地址绑定处理器接口和载荷处理器接口的调度算法 | 第48-49页 |
3.2.3 会话映射表的算法 | 第49-59页 |
3.2.4 算法性能 | 第59-60页 |
3.2.5 小结 | 第60-61页 |
第四章 开放应用模型实现技术 | 第61-69页 |
4.1 资源管理器 | 第61-62页 |
4.2 开放NAT系统与宿主系统的连接 | 第62-67页 |
4.3 第三方模块接入技术 | 第67-68页 |
4.4 小结 | 第68-69页 |
第五章 结束语 | 第69-71页 |
参考文献 | 第71-75页 |
致谢 | 第75-76页 |
研究生期间参加的科研和工程项目及发表的论文 | 第76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