行波管阴极组件热分析及优化设计
摘要 | 第1-5页 |
ABSTRACT | 第5-8页 |
第一章 绪论 | 第8-12页 |
·行波管在军用电子武器装备中的作用 | 第8页 |
·行波管简介 | 第8-9页 |
·行波管中阴极组件目前存在的主要问题 | 第9-10页 |
·本文研究意义、目标、方法和主要内容 | 第10-12页 |
·研究目的和意义 | 第10-11页 |
·研究方法 | 第11页 |
·主要内容 | 第11-12页 |
第二章 基本理论 | 第12-24页 |
·传热学基础概念 | 第12-16页 |
·传热学经典理论公式 | 第12页 |
·热传递的方式 | 第12-16页 |
·研究传热问题的一般方法 | 第16页 |
·热分析有限元法模型 | 第16-18页 |
·有限元方法的基本思想 | 第16-17页 |
·热分析有限元模型 | 第17-18页 |
·阴极组件热设计机理 | 第18-21页 |
·热阴极的基本工作参量 | 第18-19页 |
·阴极加热功率的计算 | 第19-21页 |
·热学转换定律 | 第21页 |
·阴极预热时间简化的理论分析 | 第21-24页 |
·理论模型 | 第21-22页 |
·阴极组件热传导模型及结果 | 第22-24页 |
第三章 ANSYS软件及二次开发 | 第24-40页 |
·ANSYS软件简介 | 第24-28页 |
·ANSYS软件的特点 | 第24页 |
·ANSYS软件功能组成 | 第24-27页 |
·ANSYS软件的分析功能 | 第27-28页 |
·基于FEM的ANSYS热分析 | 第28-34页 |
·ANSYS热分析简介 | 第29-30页 |
·稳态热分析 | 第30-31页 |
·瞬态热分析 | 第31-32页 |
·热辐射有限元分析模型类型 | 第32-34页 |
·二次开发 | 第34-40页 |
·二次开发原理 | 第34页 |
·程序设计 | 第34-40页 |
第四章 阴极组件及电子枪热模拟分析 | 第40-48页 |
·结构建模分解及边界条件处理 | 第40页 |
·实体建模 | 第40-43页 |
·实体建模 | 第40-41页 |
·对实体模型进行网格划分建立有限元模型 | 第41-43页 |
·定义热辐射有限元分析模型 | 第43页 |
·加载求解 | 第43-44页 |
·热模拟计算结果 | 第44-48页 |
·阴极组件模型瞬态热模拟结果 | 第44-45页 |
·电子枪模型瞬态热模拟结果 | 第45-48页 |
第五章 阴极组件热优化设计 | 第48-58页 |
·热优化分析 | 第48-51页 |
·使热子和阴极间的热传导最佳 | 第48-51页 |
·降低传导损耗 | 第51页 |
·降低辐射损耗 | 第51页 |
·确定热优化设计控制要点及方法 | 第51-52页 |
·热优化设计模拟分析 | 第52-58页 |
·优化方法1 | 第52-54页 |
·优化方法2 | 第54-55页 |
·优化方法3 | 第55-58页 |
第六章 阴极表面的测温实验及结果分析 | 第58-66页 |
·实验原理与装置 | 第58-61页 |
·实验原理 | 第58-59页 |
·实验装置 | 第59-61页 |
·优化改进前阴极组件的实验结果及分析 | 第61-63页 |
·实验结果 | 第61-62页 |
·与模拟结果的比较分析 | 第62-63页 |
·优化改进前电子枪的实验结果及分析 | 第63-64页 |
·电子枪的实验结果 | 第63页 |
·与模拟结果的比较分析 | 第63-64页 |
·优化设计后阴极组件实验结果与分析 | 第64-66页 |
·实验结果 | 第64-65页 |
·与模拟结果的比较分析 | 第65-66页 |
第七章 总结 | 第66-68页 |
致谢 | 第68-70页 |
参考文献 | 第70-72页 |
附录1 阴极组件瞬态热分析命令流文件 | 第72-82页 |
附录2 电子枪中关键部件结构图 | 第82-83页 |
附录3 研究生期间项目与发表论文小结 | 第83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