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经济论文--农业经济论文--中国农业经济论文--农业经济建设与发展论文--农业收入与分配论文

我国西部地区“参与式”反贫困问题研究--以陕西省上马村为例

摘要第1-4页
ABSTRACT第4-10页
导论第10-16页
 一、选题意义第10-11页
 二、研究相关动态第11-13页
 三、主要内容与方法第13-15页
 四、创新点与不足第15-16页
第一章 贫困问题的基本理论第16-28页
 第一节 贫困的经济学解读第16-22页
  一、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的贫困解读第16-18页
  二、新古典综合派的贫困解读第18-19页
  三、福利经济学的贫困解读第19-20页
  四、发展经济学的贫困解读第20-22页
 第二节 贫困的界定第22-24页
  一、国外学者的主要观点第22-23页
  二、国内学者的主要观点第23页
  三、本文理解的贫困内涵第23-24页
 第三节 “参与式”反贫困的理论基础第24-28页
  一、“参与式”反贫困的理论渊源第24-26页
  二、“参与式”反贫困的概念第26-28页
第二章 西部地区贫困与反贫困现实第28-39页
 第一节 西部地区的贫困特点第28-36页
  一、贫困人口分布相对集中第28-30页
  二、贫困呈现多元化态势第30-34页
  三、返贫现象严重第34-36页
 第二节 西部地区反贫困历程概述第36-39页
  一、体制变革引发的贫困缓解阶段(1978-1985年)第36页
  二、政府主导下的开发式扶贫阶段(1986-2000年)第36-37页
  三、“参与式”反贫困阶段(2000年至今)第37-39页
第三章 西部地区“参与式”反贫困实践的考察第39-66页
 第一节 “参与式”反贫困模式概述第39-43页
  一、“参与式”反贫困模式简介第39-40页
  二、“参与式”与其它模式的比较分析第40-42页
  三、“参与式”模式简评第42-43页
 第二节 “参与式”反贫困项目实施中的相关因素分析第43-51页
  一、贫困者的赋权与参与第43-45页
  二、各级政府的支持协调作用第45-47页
  三、非政府组织面临新挑战第47-48页
  四、外部环境条件分析第48-51页
 第三节 陕西省旬阳县上马村的“参与式”反贫困项目考察第51-66页
  一、旬阳县“参与式”反贫困工作概况第51-55页
  二、上马村“参与式”反贫困项目实施过程第55-61页
  三、上马村“参与式”反贫困项目实施效果评价第61-63页
  四、上马村“参与式”反贫困项目的经验总结第63-66页
第四章 西部地区“参与式”反贫困存在的问题和解决思路第66-88页
 第一节 西部地区“参与式”反贫困存在的问题第66-73页
  一、“参与式”反贫困模式自身尚待完善第66-69页
  二、“参与式”反贫困模式与我国行政体制的矛盾第69-71页
  三、“参与式”反贫困与文化冲突第71-73页
 第二节 西部地区“参与式”反贫困存在问题的原因分析第73-77页
  一、民主制度与民主意识的欠缺第73-75页
  二、宗法式社会结构对“参与式”模式的制约第75-77页
 第三节 对西部地区“参与式”反贫困的对策建议第77-88页
  一、强化贫困者的主体地位,提高贫困者的素质技能第77-80页
  二、改革并健全政府在“参与式”反贫困中的定位及作用第80-83页
  三、完善西部地区“参与式”反贫困相关机制建设第83-88页
结论第88-90页
参考文献第90-95页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发表论文目录第95-96页
致谢第96-97页

论文共97页,点击 下载论文
上一篇:城市化对近郊型回族乡村经济影响研究--即小围埂村、常营回族乡和菱塘回族乡三地发展比较
下一篇:对新疆生产建设兵团发展模式的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