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艺术论文--艺术理论论文

公共艺术初论

第一章 公共艺术概念产生和发展背景分析第1-13页
 第一节 现代艺术、波普艺术、等艺术风潮带给艺术观念的变化第8-10页
  一、现代艺术——艺术等级的颠覆第8-9页
  二、波普艺术——重建艺术与生活的关系第9-10页
 第二节 伴随城市化进程与环境意识的觉醒第10-11页
  一、公共艺术伴随现代城市发展第10-11页
  二、与环境意识的觉醒有着内在的联系第11页
 第三节 西方发达国家的社会理论和政策的支持第11页
 第四节 经济一体化的推波助澜第11-13页
第二章 对公共艺术概念的认识第13-31页
 第一节 概念的两项内容第13-15页
  一、公共艺术的艺术渊源第13-14页
  二、公共艺术界定核心——“公共”属性第14-15页
   1、公共空间第14-15页
   2、公共领域第15页
 第二节、发展的概念第15-21页
  一、“艺术”的延伸第15页
  二、“公共”的扩展第15-16页
  三、公共艺术的形态演变第16-21页
   1、传统公共艺术形态的演变第16-18页
   2、艺术与“公共”关系的演变第18-21页
 第三节 公共艺术的政府视角——多领域整合的概念第21-22页
 第四节 争议性、历史进步性的概念第22-24页
  一、争议性第22-23页
  二、历史进步性第23-24页
 第五节 概念的模糊性第24-25页
  一、时空的转换第24-25页
   1、公共艺术的历史涵构及时代性第24页
   2、公共艺术的国际性与地方性第24-25页
  二、边缘的模糊第25页
 第六节 公共艺术的概念第25-31页
  一、公共艺术的概念第25页
   1、狭义第25页
   2、广义第25页
  二、公共艺术的类型第25-31页
   1、纪念性的公共艺术第25-26页
   2、主题性的公共艺术第26页
   3、装点性的公共艺术第26-28页
   4、标志性的公共艺术第28页
   5、展览陈设性的公共艺术第28页
   6、实用功能性公共艺术第28-29页
   7、大型艺术综合体的公共艺术第29-31页
第三章 当代公共艺术的特征第31-37页
 第一节 公共艺术的特征第31-37页
  一、体现当代艺术的特点第31页
  二、环境的相关性第31页
  三、社会学方法论第31页
  四、当代公共艺术的环境设计设计特征第31-33页
   1、设计上的综合性第31-32页
   2、环境的限定性第32页
   3、材质的耐久性、表现性第32-33页
   4、内涵的时代性第33页
   5、受众的广泛性第33页
   6、视觉条件的特殊性第33页
   7、制作加工的技术性第33页
   8、审美的兼顾性第33页
   9、目标的功利性第33页
  五、当代公共艺术的大众文化特征第33-37页
   1、商业化第34页
   2、世俗性第34页
   3、功利性第34页
   4、一律化第34页
   5、娱乐性第34页
   6、复制性第34-35页
   7、表现上的通俗性第35-37页
第四章 当代公共艺术的发展趋势第37-42页
 第一节 暗合当代艺术发展的趋势第37-39页
  一、艺术思潮带动公共艺术的风潮第37页
  二、多元化趋势第37页
  三、边缘化趋势第37-38页
  四、相互介入和融合趋势第38页
  五、向设计靠拢第38页
  六、商业化的趋势第38-39页
  七、善变性第39页
  八、国际化的趋同与本土化的寻求第39页
 第二节、暗合当代社会发展的趋势第39-40页
  一、法规、制度化第39页
  二、福利化第39-40页
 第三节 暗合当代设计发展的趋势第40-42页
  一、回归人性——以人为本第40页
  二、回归社会——参与性与互动性第40页
  三、回归自然第40-42页
第五章 各国(地区)公共艺术概况第42-57页
 第一节 各国(地区)公共艺术概览第42-44页
  一、美国第42页
  二、欧洲第42-43页
  三、澳洲第43页
  四、美洲第43-44页
  五、亚洲第44页
 第二节 国际公共艺术比较分析第44-47页
  一、共同经验第44页
  二、有关公共艺术的体制、实施要点及执行程序第44-46页
  三、鼓励民间的参与避免视觉污染的相关经验第46-47页
 第三节 成功的案例第47-57页
  一、西班牙的巴塞隆那——地方风格和大众亲和性第47-51页
  二、来自日本的启迪——城市与乡村第51-53页
  三、暂时性、试探性的先期展览公共艺术品的设置方式第53-54页
  四、兼具实用型的公共艺术第54页
  五、克里斯托——成功的重要基础第54-57页
第六章 公共艺术在我国第57-69页
 第一节 历史第57-59页
  一、历史第57-58页
  二、公共艺术的探索第58-59页
 第二节 现状及分析第59-62页
  一、现状第59-60页
  二、分析第60-62页
   1、自身的误区第60-61页
   2、我国的公共艺术带有后发外生型第61-62页
 第三节、机遇与挑战并存第62-64页
  一、机遇第62-63页
  二、挑战第63-64页
   1、传统文化艺术观的挑战第63-64页
   2、公共性的挑战第64页
 第四节 积极应对第64-69页
  一、首先处理好两个关系问题第64-66页
   1、本土与国际第65页
   2、传统与现代第65-66页
  二、以人为本,全面、协调、可持续的科学发展观第66页
  三、全面构架的建设第66-69页
   1、理念更新第67页
   2、制度建设第67页
   3、艺术家的培养第67-69页
参考文献第69-70页
致谢第70页

论文共70页,点击 下载论文
上一篇:等离子体射流共裂解煤和天然气制乙炔实验研究
下一篇:广义同余神经网络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