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1-12页 |
ABSTRACT | 第12-15页 |
第一章 文献综述 | 第15-26页 |
1 植物种类及其形态 | 第15-16页 |
2 生物学特性 | 第16-17页 |
·地下部分生长发育特性 | 第16页 |
·地上部分生长发育特性 | 第16-17页 |
·对气候环境的要求 | 第17页 |
3 中草药中生物碱 | 第17-20页 |
·生物碱的含义以及在中草药中存在的形式 | 第17-18页 |
·生物碱的药用价值 | 第18页 |
·影响植物体内生物碱含量的因素 | 第18-20页 |
·生物碱合成受组织特异性调控 | 第19页 |
·生物碱合成受环境因子调控 | 第19-20页 |
4 延胡索中的生物碱及影响因素 | 第20-21页 |
·品种差异性 | 第20页 |
·矿质元素对延胡索生物破含量的影响 | 第20-21页 |
·不同炮制方法对生物碱溶出度的影响 | 第21页 |
5 中药材中重金属 | 第21-23页 |
·中药材重金属研究的重要性 | 第21-22页 |
·中药材中重金属来源 | 第22-23页 |
·控制中药材重金属含量的措施 | 第23页 |
6 实施GAP,推进中药走向世界,实现中药现代化 | 第23-26页 |
·中药现代化含义 | 第23-24页 |
·中药GAP的含义以及实施GAP的意义 | 第24-26页 |
第二章 基肥运筹模式对延胡索生长发育及其品质的影响 | 第26-48页 |
1 材料与方法 | 第26-30页 |
·材料 | 第26页 |
·方法和处理 | 第26-27页 |
·测定项目与方法 | 第27-30页 |
2 结果与分析 | 第30-45页 |
·对干物质积累与分配的影响 | 第30-31页 |
·对叶绿素和硝酸还原酶的影响 | 第31-32页 |
·对产量构成因子的影响 | 第32-33页 |
·对产量和品质的影响 | 第33-34页 |
·在延胡索生长过程中对氮、磷、钾含量变化的影响 | 第34-39页 |
·不同基肥运筹模式的延胡索在生长过程中对氮、磷、钾含量变化的影响 | 第34-37页 |
·不同基因型延胡索在生长过程中对氮、磷、钾含量变化的影响 | 第37-39页 |
·对氮、磷、钾累积动态的影响 | 第39-43页 |
·不同基肥运筹模式对氮、磷、钾累积动态的影响 | 第39-41页 |
·不同基因型延胡索对氮、磷、钾累积动态的影响 | 第41-43页 |
·不同基肥运筹模式对延胡索生物碱(延胡索乙素)累积过程的影响 | 第43-44页 |
·不同基因型延胡索在收获期时生物碱(延胡索乙素)含量的差异 | 第44-45页 |
3 讨论 | 第45-48页 |
第三章 基础群体结构对延胡索生长发育及产量和品质的影响 | 第48-57页 |
1 材料与方法 | 第48页 |
·材料 | 第48页 |
·方法与处理 | 第48页 |
·测定项目与方法 | 第48页 |
2 结果与分析 | 第48-56页 |
·对干物质积累与分配的影响 | 第48-50页 |
·对叶绿素和硝酸还原酶的影响 | 第50页 |
·对产量构成因子的影响 | 第50-51页 |
·对产量和品质的影响 | 第51-52页 |
·在延胡索生长过程中对N、P、K含量的影响 | 第52-54页 |
·对氮、磷、钾累积动态的影响 | 第54-56页 |
3 讨论 | 第56-57页 |
第四章 不同铅浓度对延胡索生长的影响及体内铅含量的影响 | 第57-64页 |
1 材料与方法 | 第57-58页 |
·材料 | 第57页 |
·方法与处理 | 第57页 |
·测定项目与方法 | 第57-58页 |
2 结果与分析 | 第58-62页 |
·对叶绿素含量的影响 | 第58-59页 |
·对收获期的延胡索地下部分鲜重和干重的影响 | 第59页 |
·对POD酶活性的影响 | 第59-60页 |
·对SOD酶活性的影响 | 第60页 |
·对MDA含量的影响 | 第60-61页 |
·对铅含量的影响 | 第61-62页 |
3 讨论 | 第62-64页 |
参考文献 | 第64-67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