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国经济发展中的农民收入分配问题研究
| 导论 | 第1-16页 |
| ·研究经济增长与收入分配问题的现实意义 | 第12-13页 |
| ·经济增长与收入分配问题的理论发展 | 第13-14页 |
| ·本文的结构安排 | 第14页 |
| ·本文的研究方法 | 第14-16页 |
| 第一章 济增长与收入分配相关理论综述 | 第16-35页 |
| ·经济增长 | 第16-21页 |
| ·关于经济增长与经济发展 | 第16-17页 |
| ·经济增长理论的演变 | 第17-21页 |
| ·收入分配理论及相关问题 | 第21-29页 |
| ·功能收入分配与规模收入分配 | 第21-22页 |
| ·收入分配差距与收入分配不公 | 第22页 |
| ·收入分配差别的测度 | 第22-25页 |
| ·西方主要收入分配理论简介 | 第25-29页 |
| ·经济发展中的收入分配理论 | 第29-35页 |
| ·库兹涅茨“倒U”理论 | 第29-32页 |
| ·刘易斯两部门模型 | 第32页 |
| ·马克思的两阶级理论 | 第32-35页 |
| 第二章 济增长与收入分配关系的架构 | 第35-46页 |
| ·经济增长与收入分配之间的相互关系 | 第35-37页 |
| ·经济增长对收入分配的影响 | 第35-36页 |
| ·收入分配对经济增长的影响 | 第36-37页 |
| ·增长与分配的三种战略模式 | 第37-43页 |
| ·先增长后再分配战略模式 | 第37-39页 |
| ·先再分配后增长战略模式 | 第39-41页 |
| ·伴随增长的收入再分配战略模式 | 第41-43页 |
| ·我国的先增长后再分配思路 | 第43-46页 |
| 第三章 我国经济发展中的农民收入分配变动状况 | 第46-59页 |
| ·改革以前的经济增长实绩与城乡收入分配状况 | 第46-47页 |
| ·改革以来我国农村居民收入分配格局的变动状况 | 第47-59页 |
| ·改革以来的农村居民收入水平增长轨迹 | 第47-49页 |
| ·农村居民收入分配差距分析 | 第49-53页 |
| ·城乡居民收入差距的“马太效应” | 第53-56页 |
| ·城乡消费水平和消费结构的差别 | 第56-59页 |
| 第四章 我国农村居民收入分配格局的成因及对策建议 | 第59-87页 |
| ·农村内部收入差距扩大的原因 | 第59-65页 |
| ·在非农产业与农业之间就业机会的差异 | 第59-60页 |
| ·教育与地区因素 | 第60-61页 |
| ·财产分配因素 | 第61-62页 |
| ·税收因素 | 第62-63页 |
| ·非法非正常收入的影响 | 第63-65页 |
| ·对城乡之间收入差距变动的原因解释 | 第65-77页 |
| ·我国典型的城乡二元结构 | 第65-66页 |
| ·工农产品价格剪刀差 | 第66-67页 |
| ·土地流转制度不合理 | 第67-69页 |
| ·农村剩余劳动力转移的制约 | 第69-71页 |
| ·农民税负重于泰山 | 第71-72页 |
| ·财政分配的不公 | 第72-74页 |
| ·现行农村金融体制的影响 | 第74-77页 |
| ·提高我国农民收入、缩小城乡收入差距的路径与对策 | 第77-87页 |
| ·发挥市场机制的调节作用 | 第77-79页 |
| ·发挥政府的调节作用 | 第79-84页 |
| ·发挥第三种力量的调节作用 | 第84-87页 |
| 参考文献 | 第87-89页 |
| 后记 | 第89-90页 |
| 致谢 | 第90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