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1-6页 |
ABSTRACT | 第6-8页 |
目录 | 第8-11页 |
第一章 绪论 | 第11-21页 |
1.1 水力机组空蚀 | 第11-14页 |
1.1.1 空泡以及空蚀的机理 | 第11-12页 |
1.1.2 空蚀的过程和特征 | 第12-13页 |
1.1.3 空蚀的分类及产生原因 | 第13-14页 |
1.2 水力机组空蚀在线监测的研究与发展状况 | 第14-17页 |
1.2.1 水力机组空蚀的监测方法 | 第14-16页 |
1.2.2 国外的水力机组空蚀在线监测的研究与发展状况 | 第16页 |
1.2.3 国内的水力机织空蚀在线监测的研究与发展状况 | 第16-17页 |
1.3 目前水力机组空蚀在线监测系统存在的问题 | 第17页 |
1.4 课题提出的目的和意义 | 第17-18页 |
1.5 本文的主要研究工作 | 第18-21页 |
第二章 虚拟仪器与模糊推理结合 | 第21-29页 |
2.1 虚拟仪器 | 第21-23页 |
2.1.1 虚拟仪器简介 | 第21-22页 |
2.1.2 虚拟仪器的优势 | 第22-23页 |
2.2 模糊集合 | 第23-25页 |
2.2.1 隶属函数的确定 | 第24页 |
2.2.2 模糊语言 | 第24-25页 |
2.2.3 模糊推理 | 第25页 |
2.3 模糊传感器 | 第25-27页 |
2.3.1 模糊传感器的概念 | 第25-26页 |
2.3.2 模糊传感器的结构 | 第26-27页 |
2.3.3 模糊传感器语言描述的产生 | 第27页 |
2.3.4 模糊传感器隶属函数的训练算法 | 第27页 |
2.4 基于 LabVIEW的虚拟仪器与模糊推理的结合 | 第27-29页 |
第三章 水力机组空蚀在线监测系统的原理与构成 | 第29-39页 |
3.1 水力机组空蚀在线监测原理 | 第29-31页 |
3.1.1 空蚀监测的原理 | 第29页 |
3.1.2 空蚀监测的数学模型 | 第29-30页 |
3.1.3 空蚀信号的判定 | 第30-31页 |
3.2 水力机组空蚀在线监测的构成 | 第31-34页 |
3.2.1 系统结构总体设计 | 第31-32页 |
3.2.2 硬件结构 | 第32-33页 |
3.2.3 软件结构 | 第33-34页 |
3.3 运用傅立叶变换分析处理水力机组的空蚀信号 | 第34-39页 |
3.3.1 傅立叶变换的基本理论与扩展 | 第34-36页 |
4.3.2 运用傅立叶变换分析处理空蚀信号 | 第36-37页 |
3.3.3 水力机组空蚀信号的分析处理方法 | 第37-39页 |
第四章 水力机组空蚀在线监测系统软件的设计研究 | 第39-53页 |
4.1 虚拟仪器的设计方法 | 第39-40页 |
4.2 频谱分析模块 | 第40-43页 |
4.2.1 频谱分析模块的工作原理 | 第40页 |
4.2.2 频谱分析模块设计 | 第40-43页 |
4.3 模糊空蚀显示模块 | 第43-49页 |
4.3.1 模糊空蚀显示模块的工作原理 | 第43-45页 |
4.3.2 模糊空蚀显示模块设计 | 第45-49页 |
4.4 软件系统的集成 | 第49-53页 |
第五章 水力机组空蚀在线监测系统软件仿真 | 第53-63页 |
5.1 仿真系统 | 第53-54页 |
5.1.1 闭环仿真系统 | 第53-54页 |
5.1.2 开环仿真系统 | 第54页 |
5.2 仿真信号发生器设计 | 第54-58页 |
5.2.1 仿真信号发生器的总体设计方案 | 第54-55页 |
5.2.2 仿真信号的设计 | 第55-58页 |
5.3 空蚀在线监测系统软件仿真检验 | 第58-63页 |
第六章 结论 | 第63-65页 |
致谢 | 第65-67页 |
参考文献 | 第67-71页 |
附录 | 第71页 |
攻读学位期间发表论文目录 | 第71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