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第一章 绪论 | 第1-15页 |
| ·本课题研究意义 | 第8-9页 |
| ·国内外研究状况 | 第9-12页 |
| ·单一综合评价方法国内外研究现状 | 第9-12页 |
| ·组合评价方法国内外研究现状 | 第12页 |
| ·课题来源及研究内容 | 第12-15页 |
| ·课题来源 | 第12页 |
| ·研究内容 | 第12-15页 |
| 第二章 综合评价方法的分类系统及适用性研究 | 第15-25页 |
| ·引言 | 第15页 |
| ·基于评价方法学科体系的分类及适用性研究 | 第15-18页 |
| ·基于评价方法属性层次的分类体系及适用性研究 | 第18-21页 |
| ·一般意义上相容的评价方法 | 第19-20页 |
| ·基于方法论层次的综合评价方法 | 第20-21页 |
| ·综合评价方法研究的新进展 | 第21-25页 |
| ·一般意义上的相容评价方法的新进展 | 第21-22页 |
| ·基于方法论层次的系统评价方法的新进展 | 第22-25页 |
| 第三章 组合评价问题的系统研究 | 第25-35页 |
| ·组合与组合评价的基本概念 | 第25-26页 |
| ·组合的概念 | 第25页 |
| ·组合评价的概念 | 第25-26页 |
| ·组合评价的作用 | 第26页 |
| ·初步集成的综合评价方法 | 第26-29页 |
| ·一般的综合评价方法与模糊综合评价方法的结合 | 第27页 |
| ·一般评价方法与人工智能方法的集成 | 第27-28页 |
| ·评价方法考虑时间因素 | 第28页 |
| ·对评价对象的评价和对评价人的评价的集成 | 第28页 |
| ·集成价值链绩效综合评价思想 | 第28-29页 |
| ·一般意义上的相容评价方法的组合评价思路 | 第29-31页 |
| ·评价排序结果的组合方法 | 第29-30页 |
| ·基于评价得分值的组合方法 | 第30-31页 |
| ·特殊属性的评价方法的改进思路 | 第31页 |
| ·评价方法论层次的方法与一般评价方法的组合问题 | 第31-33页 |
| ·组合评价的计算机实现系统的构建 | 第33-35页 |
| 第四章 一般意义上的相容评价方法的组合评价研究 | 第35-74页 |
| ·相容评价方法集的确定方法 | 第35-38页 |
| ·基于统计学的相容方法集的确定 | 第35-36页 |
| ·基于模糊数学的相容方法集的确定 | 第36-38页 |
| ·基于单一方法漂移度的组合评价方法 | 第38-45页 |
| ·漂移度的概念与测度 | 第40页 |
| ·单一方法漂移度的测定 | 第40-41页 |
| ·基于单一方法漂移度的组合评价 | 第41-45页 |
| ·基于方法集的组合赋权法 | 第45-48页 |
| ·组合的原理与模型 | 第45页 |
| ·实证分析 | 第45-48页 |
| ·基于统计相关性的组合评价 | 第48-52页 |
| ·相关性组合评价原理 | 第48页 |
| ·相关性组合评价模型 | 第48-50页 |
| ·实证研究银行贷款风险预警的组合评价问题 | 第50-52页 |
| ·基于评价数值结论的方差最小化技术的组合评价 | 第52-56页 |
| ·组合评价的原理与模型 | 第52-54页 |
| ·实证分析--西部地区的中心城市综合发展水平的评价 | 第54-56页 |
| ·应用合作博弈分析方法确定组合评价权重 | 第56-62页 |
| ·组合评价的合作博弈分析模型 | 第56-57页 |
| ·组合评价问题的合作博弈分析 | 第57-58页 |
| ·组合评价权系数确定的合作博弈方法计算步骤 | 第58-59页 |
| ·实证分析中国宏观财政税收政策相对优异性评价 | 第59-62页 |
| ·基于粗糙集理论的组合评价 | 第62-66页 |
| ·引言 | 第62页 |
| ·粗糙集理论的基本概念 | 第62-64页 |
| ·基于粗糙集理论的组合权重确定方法的原理与模型 | 第64-65页 |
| ·实证研究人力资源价值的粗糙集组合评价方法 | 第65-66页 |
| ·基于评价排序结论的组合评价 | 第66-67页 |
| ·组合的原理与模型 | 第66页 |
| ·实证分析 | 第66-67页 |
| ·复组合评价的概念及实现 | 第67-74页 |
| ·复组合评价收敛性的定义 | 第68-69页 |
| ·利用组合评价收敛性原理实现复组合 | 第69-72页 |
| ·复组合评价工作步骤 | 第72-73页 |
| ·广义的复组合评价(多次组合) | 第73-74页 |
| 第五章 基于评价方法论的组合评价研究 | 第74-86页 |
| ·定性与定量集成模型的构建思路 | 第74-76页 |
| ·基于定性方法论层次评价与定量评价的组合评价的建模与实现 | 第76-86页 |
| ·基于过程的评价方法以IT投资价值为例 | 第76-78页 |
| ·基于模拟、动态评价与专家群的集成评价研究路 | 第78-80页 |
| ·基于风险环境下的变化型对象的评价以实物期权理论为例 | 第80-86页 |
| 第六章 基于方法集的组合评价基本理论框架 | 第86-93页 |
| ·组合评价方法在实际应用中的选择问题 | 第86-88页 |
| ·根据方法的属性特征进行选择 | 第86-87页 |
| ·基于实际评价问题类型特征的选择 | 第87-88页 |
| ·根据决策者的偏好进行选择 | 第88页 |
| ·组合评价效果的测度指标 | 第88-91页 |
| ·信度 | 第88-89页 |
| ·效度 | 第89-90页 |
| ·组合评价效果测度的主要指标 | 第90-91页 |
| ·组合评价系统框架构建的思路 | 第91页 |
| ·组合评价理论的小结 | 第91-93页 |
| 结论 | 第93-95页 |
| 参考文献 | 第95-101页 |
| 致谢 | 第101-103页 |
| 个人简历 | 第103-104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