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数理科学和化学论文--化学论文--高分子化学(高聚物)论文

新型水性反应型受阻胺光聚合动力学及其原位光稳定化研究

中文摘要第1-8页
英文摘要第8-11页
第一章 受阻胺及氮氧自由基的研究进展第11-41页
   ·受阻胺光稳定剂研究进展第11-20页
     ·HALS光稳定化机理的研究第11-15页
       ·HALS的氧化第11-12页
       ·氮氧自由基捕捉自由基形成烷氧基胺HALS第12-13页
       ·氮氧自由基的再生第13-15页
     ·受阻胺光稳定剂的开发趋势第15-20页
       ·化学高效性HALS第15页
       ·低碱性HALS第15-16页
       ·双功能HALS第16-17页
       ·物理耐久性HALS第17-20页
   ·氮氧自由基调控的活性聚合第20-30页
     ·TEMPO调控的“活性”自由基引发控制体系的研究第20-22页
     ·TEMPO调控“活性”自由基聚合物的合成第22-27页
     ·TEMPO调控的“活性”聚合机理和动力学研究第27-30页
   ·TEMPO调控下“活性”自由基光聚合的探索第30-31页
   ·本论文的目的、意义和思路第31-32页
 参考文献第32-41页
第二章 反应型受阻胺的合成与表征第41-53页
   ·前言第41页
   ·原料、试剂和仪器第41页
     ·原料和试剂第41页
     ·仪器第41页
   ·AATP和MATP的合成方法第41-42页
   ·AATP和MATP的综合表征第42-43页
   ·结果与讨论第43-51页
     ·DSC测量AATP和MATP熔点第43-44页
     ·AATP和MATP的红外图谱表征第44-48页
       ·原料和产物的红外图谱比较第44-45页
       ·AATP的红外谱图解析第45-46页
       ·MATP的红外谱图解析第46-48页
     ·AATP和MATP的~1H-NMR表征第48-51页
     ·AATP和MATP的元素分析表征第51页
   ·结论第51-52页
 参考文献第52-53页
第三章 AATP熔融光聚合动力学研究第53-69页
   ·前言第53页
   ·实验部分第53-58页
     ·药品与仪器第53-54页
     ·光聚合原理与实施方法第54-58页
       ·光化学反应原理第54-55页
       ·Photo-DSC法求算动力学常数的原理第55-57页
       ·Photo-DSC测量实验步骤第57-58页
   ·结果与讨论第58-67页
     ·气氛对AATP光聚合的影响第58-59页
     ·引发剂浓度的影响第59-61页
     ·辐照光强的影响第61-63页
     ·温度的影响第63-65页
     ·速率常数的求算第65-66页
     ·表观活化能的求算第66-67页
   ·结论第67页
 参考文献第67-69页
第四章 AATP/MA溶液光共聚合研究第69-85页
   ·前言第69-70页
   ·实验部分第70-71页
     ·药品及其纯化第70页
     ·光引发共聚合实验第70-71页
     ·聚合物表征第71页
   ·结果与讨论第71-82页
     ·AATP均聚物~1H-NMR谱的解析第71-72页
     ·MA/AATP共聚物~1H-NMR谱的解析第72-76页
     ·MA/AATP共聚物竞聚率的求算第76-79页
       ·Mayo-Lewis积分法第76-77页
       ·扩展Kelen-Tüdos方法第77-79页
     ·MA/AATP共聚体系立构规整性分析第79-80页
     ·MA/AATP共聚体系的序列长度分布的计算第80-82页
   ·结论第82-83页
 参考文献第83-85页
第五章 芳香族聚氨酯丙烯酸酯光固化涂层原位光稳定化研究第85-93页
   ·前言第85页
   ·实验部分第85-87页
     ·原料第85-86页
     ·仪器第86页
     ·紫外光固化动力学研究第86页
     ·PUA涂层的制备第86-87页
     ·PUA光固化涂层的光氧化实验第87页
   ·结果与讨论第87-92页
     ·气氛对PUA涂料光固化转化率的影响第87-88页
     ·活性稀释剂优化选择第88-89页
     ·r-HALS对PUA涂料体系光固化的影响第89-91页
     ·r-HALS对PUA涂层光稳定化效果评价第91-92页
   ·结论第92页
 参考文献第92-93页
附录第93-94页
致谢第94页

论文共94页,点击 下载论文
上一篇:基础美术学科学生评价的再评价的调查研究——新课程中学生评价的反思与重新建构
下一篇:华文教材汉字研究--以《中文》、《汉语》、《标准中文》为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