城镇土地定级方法研究
摘要 | 第1-4页 |
Abstract | 第4-7页 |
第1章:引言 | 第7-10页 |
第2章:土地定级研究概述 | 第10-15页 |
2.1 国外土地定级研究概述 | 第10-11页 |
2.2 我国土地定级研究概述 | 第11-12页 |
2.3 我国与国外城市土地定级研究的比较 | 第12-13页 |
2.4 国外土地定级研究的发展趋势 | 第13-14页 |
2.5 我国土地定级研究的发展趋势 | 第14-15页 |
第3章:城市土地分等定级概述 | 第15-32页 |
3.1 城市的含义 | 第15页 |
3.2 土地分等定级的含义 | 第15-16页 |
3.3 城镇土地定级的内容、目的和作用 | 第16-18页 |
3.3.1 土地定级工作内容 | 第16页 |
3.3.2 定级的目的 | 第16-17页 |
3.3.3 定级的意义 | 第17页 |
3.3.4 定级的作用 | 第17-18页 |
3.4 城镇土地定级理论 | 第18-21页 |
3.4.1 地租理论 | 第18-19页 |
3.4.2 区位理论 | 第19-21页 |
3.5 城镇土地定级原则 | 第21-22页 |
3.6 城镇土地分等定级体系 | 第22页 |
3.7 城镇土地定级因素分析 | 第22-25页 |
3.7.1 评价因素因子层次体系 | 第23-24页 |
3.7.2 土地区位 | 第24页 |
3.7.3 因素因子指标体系 | 第24-25页 |
3.7.4 确定土地定级因素的基本原则与方法 | 第25页 |
3.8 城镇土地分等定级的方法和技术路线的特点 | 第25-28页 |
3.9 土地定级的工作程序及框图 | 第28-32页 |
第4章:定级模型的建立与权重的确定 | 第32-44页 |
4.1 定级模型 | 第32页 |
4.2 定级因素、因子权重的确定方法 | 第32-33页 |
4.3 层次分析法 | 第33-38页 |
4.3.1 基本原理和数学模型 | 第33-35页 |
4.3.2 方法步骤 | 第35-38页 |
4.4 层次分析法赋权精度分析 | 第38-41页 |
4.5 Delphi法赋权精度分析 | 第41页 |
4.6 AHP与Delphi赋权权重计算 | 第41-42页 |
4.7 城镇土地级别的划分 | 第42-44页 |
4.7.1 评价单元的划定与分值计算 | 第42页 |
4.7.2 土地级别的初步划定 | 第42页 |
4.7.3 级差收益测算 | 第42-43页 |
4.7.4 评价结果修正与土地级别的确定 | 第43-44页 |
第5章:实例应用 | 第44-51页 |
5.1 明确问题,建立评价城市土地等级的指标体系 | 第44-45页 |
5.2 AHP法和Delphi法的赋权 | 第45-46页 |
5.3 赋权中误差分析 | 第46页 |
5.4 定级因素最终权重的计算 | 第46-47页 |
5.5 评价单元的划定与分值计算 | 第47-48页 |
5.6 土地级别的初步划定 | 第48页 |
5.7 级差收益测算 | 第48页 |
5.8 评价结果修正与土地级别的确定 | 第48-49页 |
5.9 结果分析 | 第49-51页 |
第6章:结论 | 第51-52页 |
参考文献 | 第52-54页 |
郑重声明 | 第54-55页 |
后记 | 第55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