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文摘要 | 第1-8页 |
英文摘要 | 第8-10页 |
第一章 微量元素硒的研究概况 | 第10-18页 |
1 硒与人体健康 | 第10-12页 |
·硒与免疫 | 第10页 |
·硒与人类疾病 | 第10-12页 |
2 硒蛋白 | 第12-14页 |
3 植物中硒的研究进展 | 第14-16页 |
·植物对环境中硒的生物利用 | 第14页 |
·植物对硒的吸收转化 | 第14页 |
·硒在植物中的赋存状态 | 第14-15页 |
·硒对植物的生理作用 | 第15-16页 |
4 本研究选题依据 | 第16-18页 |
第二章 大豆富集硒与生长发育的关系 | 第18-26页 |
1 材料和方法 | 第18-19页 |
·主要试剂 | 第18页 |
·供试大豆品种 | 第18页 |
·试验设计 | 第18页 |
·分析测定方法 | 第18-19页 |
2 结果分析 | 第19-24页 |
·硒对大豆苗期生长的影响 | 第19-22页 |
·硒对大豆花期生长的影响 | 第22-23页 |
·硒对不同生育期大豆根系活力的影响 | 第23页 |
·硒对大豆产量的影响 | 第23-24页 |
3 讨论 | 第24-26页 |
·硒影响大豆生长发育的作用规律 | 第24-25页 |
·硒对大豆产量的影响 | 第25页 |
·在低硒区对作物进行补硒栽培的重大意义 | 第25-26页 |
第三章 植物体内硒的生理生化作用 | 第26-34页 |
1 材料与方法 | 第26-28页 |
·主要试剂 | 第26页 |
·试验材料 | 第26页 |
·试验方法 | 第26-28页 |
2 结果与分析 | 第28-32页 |
·硒对大豆叶片中谷胱甘肽过氧化物酶活性的影响 | 第28-29页 |
·硒对大豆叶片中超氧化物歧化酶活性的影响 | 第29-30页 |
·不同浓度硒处理的大豆叶片中谷胱甘肽的含量 | 第30页 |
·硒对大豆叶片中丙二醛含量的影响 | 第30-31页 |
·硒对大豆叶片维生素C含量的影响 | 第31-32页 |
3 讨论 | 第32-34页 |
·加硒处理对大豆抗氧化作用的影响 | 第32页 |
·过量硒对植物的毒性 | 第32页 |
·植物体内硒与抗逆性的关系 | 第32-34页 |
第四章 大豆对硒的富集动态的研究 | 第34-40页 |
1 材料和方法 | 第34页 |
·主要试剂 | 第34页 |
·大豆品种及栽培 | 第34页 |
·取样及样品预处理 | 第34页 |
·硒含量分析方法 | 第34页 |
2 结果与分析 | 第34-39页 |
·不同浓度硒处理对大豆种子中硒含量及全株硒含量的影响 | 第34-36页 |
·大豆不同生育期对硒的富集 | 第36-37页 |
·大豆全生育期干物质与硒的累积动态 | 第37-38页 |
·大豆中硒的器官分布动态 | 第38-39页 |
3 讨论 | 第39-40页 |
·大豆全生育期对硒的生物富集作用规律 | 第39页 |
·作物补硒可提高食物含硒量 | 第39-40页 |
第五章 大豆硒蛋白的初步分离纯化 | 第40-45页 |
1 材料与方法 | 第40-42页 |
·主要试剂 | 第40-41页 |
·试验材料 | 第41页 |
·试验方法 | 第41-42页 |
2 结果与分析 | 第42-44页 |
·可溶性大豆蛋白中硒的分布 | 第42-43页 |
·B组SephadeX G-75柱分离 | 第43页 |
·蛋白层析峰的电泳分析 | 第43-44页 |
3 讨论 | 第44-45页 |
第六章 结论 | 第45-46页 |
参考文献 | 第46-51页 |
致谢 | 第51-52页 |
作者简介 | 第52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