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农业科学论文--农业基础科学论文--农业生物学论文--农业微生物学论文

禾本科植物内生真菌的生物多样性和人工接种的研究

中文摘要第1-9页
英文摘要第9-11页
引言第11-13页
文献综述禾本科植物内生真菌的生物多样性和人工接种的研究概况第13-35页
 一、禾本科植物内生真菌的研究历史第13-14页
 二、禾本科植物内生真菌的生物多样性第14-24页
  1、物种多样性第14-19页
  2、宿主多样性第19-21页
  3、宿主体内分布多样性第21-22页
  4、地理分布多样性第22-24页
 三、禾本科植物内生真菌的利用第24-25页
 四、禾本科植物内生真菌人工接种的研究第25-28页
  1、人工接种法研究的必要性第25-26页
  2、人工接种研究第26页
  3、禾本科植物愈伤组织的诱导和植株再分化研究第26-28页
 五、内生真菌与植物的亲和性及内生真菌的宿主特异性研究第28-29页
 结束语第29页
 参考文献第29-35页
研究内容第35-84页
 第一章 部分禾本科植物内生真菌的检测和分离第35-45页
  1、材料与方法第36-37页
   1.1 植物样品的采集、保存和鉴定第36页
   1.2 内生真菌的检测第36页
   1.3 内生真菌的分离、培养和保存第36-37页
   1.4 分离菌株的鉴定第37页
  2、结果与分析第37-41页
   2.1 宿主植物的鉴定第37-38页
   2.2 内生真菌的检测第38-39页
   2.3 内生真菌的分离和培养第39页
   2.4 分离菌株的鉴定第39-41页
  3、讨论第41-43页
  参考文献第43-45页
 第二章 部分禾本科植物内生真菌的生物多样性第45-57页
  1、材料与方法第46-47页
   1.1 供试菌株的来源第46页
   1.2 分离菌株与模式菌株的比较第46页
   1.3 内生真菌在宿主体内分布及形态的观察第46页
   1.4 分离菌株培养特征和形态学特征的观察第46页
   1.5 分离菌株在不同培养基上的表现第46-47页
  2、结果与分析第47-54页
   2.1 物种多样性第47-48页
   2.2 宿主体内分布多样性第48-50页
   2.3 形态多样性第50-53页
   2.4 表型特征多样性第53-54页
  3、讨论第54-55页
  参考文献第55-57页
 第三章 禾本科植物内生真菌的人工接种—幼苗法和种子法第57-64页
  (一) 幼苗切口法第58-62页
   1、材料与方法第58-59页
   2、结果与分析第59-61页
   3、讨论第61-62页
  (二) 幼苗注射法第62页
   1、材料与方法第62页
   2、结果与讨论第62页
  (三) 种子接种法第62-63页
   1、材料与方法第62页
   2、结果与讨论第62-63页
  参考文献第63-64页
 第四章 禾本科植物内生真菌的人工接种—愈伤组织法第64-75页
  1、材料与方法第65页
   1.1 接种材料和培养基第65页
   1.2 愈伤组织的诱导和继代第65页
   1.3 愈伤组织的分化与内生真菌的接种第65页
   1.4 再生植株的获得第65页
   1.5 内生真菌的检测和接种的验证第65页
  2、结果与分析第65-72页
   2.1 愈伤组织的最适诱导条件第65-66页
   2.2 愈伤组织的诱导率第66-67页
   2.3 愈伤组织的分化率第67-68页
   2.4 不同接种组合和再生植株的获得第68-69页
   2.5 内生真菌的检测和接种效率第69-70页
   2.6 接种的验证第70-72页
  3、讨论第72-73页
  参考文献第73-75页
 第五章 内生真菌与植物的亲和性及内生真菌的宿主特异性研究第75-84页
  1、材料与方法第76-77页
   1.1 材料第76-77页
   1.2 愈伤组织接种获得的共生体植株中内生真菌菌丝体形态的观察第77页
   1.3 幼苗接种获得的共生体植株中内生真菌菌丝体形态的观察第77页
   1.4 内生真菌与植物的亲和性表现及内生真菌的宿主特异性第77页
  2、结果与分析第77-81页
   2.1 愈伤组织接种获得的共生体植株中的内生真菌菌丝体形态第77-79页
   2.2 幼苗接种获得的共生体植株中的内生真菌菌丝体形态第79-80页
   2.3 内生真菌与植物的亲和性表现及内生真菌的宿主特异性第80-81页
  3、讨论第81-83页
  参考文献第83-84页
综合讨论第84-88页
全文结论第88-89页
致谢第89页

论文共89页,点击 下载论文
上一篇:人工冻土冻胀、融沉特性试验研究
下一篇:符号互动理论与旅游形象的确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