医用微型玻璃电极的制备与性能
| 摘要 | 第1-4页 |
| Abstract | 第4-9页 |
| 第一章 引言 | 第9-11页 |
| 第二章 文献综述 | 第11-26页 |
| ·pH玻璃电极的发展概况 | 第11-12页 |
| ·pH玻璃电极的响应机理 | 第12-16页 |
| ·响应机理 | 第12-13页 |
| ·玻璃膜电势的产生 | 第13-16页 |
| ·敏感玻璃膜的成分 | 第16-19页 |
| ·玻璃电极的结构 | 第19-22页 |
| ·pH玻璃电极的应用 | 第22-26页 |
| ·化学分析 | 第22页 |
| ·食品与发酵 | 第22页 |
| ·生物与医药 | 第22-23页 |
| ·教育系统 | 第23页 |
| ·土壤的酸度测试 | 第23页 |
| ·糖厂应用 | 第23-24页 |
| ·临床医学应用 | 第24-26页 |
| 第三章 敏感玻璃的成分与性能 | 第26-39页 |
| ·实验方法 | 第26-29页 |
| ·敏感玻璃的成分与熔制 | 第26-27页 |
| ·玻璃化学稳定性的测试 | 第27-28页 |
| ·耐水性 | 第27-28页 |
| ·耐酸性 | 第28页 |
| ·红外反射光谱测定 | 第28-29页 |
| ·扫描电境观察玻璃表面 | 第29页 |
| ·玻璃析晶性能的测定 | 第29页 |
| ·差热分析 | 第29页 |
| ·X射线衍射分析 | 第29页 |
| ·玻璃性能测试的结果与讨论 | 第29-39页 |
| ·影响玻璃化学稳定性的因素 | 第29-31页 |
| ·影响耐水性的因素 | 第29-30页 |
| ·影响耐酸性的因素 | 第30-31页 |
| ·玻璃的表面状态 | 第31-34页 |
| ·玻璃的表面形貌 | 第34-36页 |
| ·玻璃的析晶性能 | 第36-39页 |
| ·析晶温度 | 第36-37页 |
| ·晶相鉴定 | 第37-39页 |
| 第四章 电极的研制 | 第39-48页 |
| ·固体可逆接触式玻璃电极的结构 | 第39页 |
| ·玻璃电极制备的工艺流程 | 第39-41页 |
| ·绝缘玻璃的成分与熔制 | 第41页 |
| ·固体可逆接触式玻璃电极的装配 | 第41-46页 |
| ·装配前的准备工作 | 第41-43页 |
| ·装配微电极所需要的设备及材料 | 第41-42页 |
| ·制作微电极的腔体管 | 第42页 |
| ·敏感玻璃与腔体管的封接 | 第42-43页 |
| ·修饰毛坯 | 第43页 |
| ·准备合金和电缆线 | 第43页 |
| ·玻璃电极的装配 | 第43-46页 |
| ·电极头的装配 | 第43-45页 |
| ·电极头与电缆线相连接 | 第45-46页 |
| ·参比电极的制备 | 第46-48页 |
| ·硅胶膜的制备 | 第46页 |
| ·参比电极外套玻璃管的制备 | 第46页 |
| ·银电极的制备(银丝的修饰) | 第46-47页 |
| ·参比电极的装配 | 第47-48页 |
| 第五章 电极性能的检测 | 第48-63页 |
| ·电极性能的检测方法 | 第48-51页 |
| ·玻璃微电极性能的检测方法 | 第48-50页 |
| ·参比电极性能的检测方法 | 第50-51页 |
| ·电极性能检测的结果与讨论 | 第51-63页 |
| ·玻璃微电极的性能 | 第51-60页 |
| ·电极的选择性 | 第51页 |
| ·线性范围和检测上限 | 第51-53页 |
| ·等电势点 | 第53-54页 |
| ·响应性 | 第54页 |
| ·电极的重现性 | 第54-56页 |
| ·电极的稳定性 | 第56页 |
| ·温度效应 | 第56-57页 |
| ·酸抛光对电极斜率的影响 | 第57-58页 |
| ·转换系数 | 第58-59页 |
| ·电极的内阻 | 第59-60页 |
| ·参比电极的性能 | 第60-63页 |
| 第六章 微电极的应用试验 | 第63-69页 |
| ·试验材料 | 第63页 |
| ·试验步骤 | 第63-64页 |
| ·结果与讨论 | 第64-68页 |
| ·测量偏差的统计 | 第64-65页 |
| ·测量偏差与斜率的关系 | 第65页 |
| ·线性关系的检测 | 第65-66页 |
| ·电极的转换系数 | 第66-67页 |
| ·电极的破损程度 | 第67-68页 |
| ·应用试验结论 | 第68-69页 |
| 第七章 结论 | 第69-70页 |
| 参考文献 | 第70-73页 |
| 致谢 | 第73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