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文摘要 | 第1-7页 |
英文摘要 | 第7-9页 |
前言 | 第9-14页 |
第一章 关于中国传统社会的义利字典序结构的分析--论中国传统社会的显示机制及矛盾解决机制 | 第14-26页 |
第一节 前言 | 第14-15页 |
第二节 中国传统社会的显示机制 | 第15-19页 |
第三节 中国传统社会的矛盾解决机制 | 第19-24页 |
第四节 小结 | 第24-26页 |
第二章 义利字典序结构下的社会演进方式的模型演示--论长期隐性互惠合约下的超稳定性社会结构 | 第26-39页 |
第一节 前言 | 第26-27页 |
第二节 隐性互惠合约模型及其涵义 | 第27-31页 |
第三节 长期隐性互惠合约下社会结构的超稳定性分析 | 第31-36页 |
第四节 小结 | 第36-37页 |
附 录 数学推导 | 第37-39页 |
第三章 义利字典序结构下的社会演进过程的交替博弈--论超稳定演进过程中的道德博弈和生存博弈 | 第39-55页 |
第一节 对典型研究方法的回顾与评述 | 第39-42页 |
第二节 中国传统社会的道德及道德博弈 | 第42-47页 |
第三节 中国传统社会的演进及生存博弈 | 第47-51页 |
第四节 小结 | 第51-55页 |
第四章 义利字典序结构下的信任交易及其交易成本--论中国传统社会商业交易的特殊方式 | 第55-77页 |
第一节 中国传统社会零交易成本的信任交换 | 第55-60页 |
第二节 中国传统社会信任交易的保证措施 | 第60-65页 |
第三节 两种异常的信任交易情形 | 第65-68页 |
第四节 小结 | 第68-69页 |
附 录 关于信任交易概念的一个直观解释:信任云雾图 | 第69-77页 |
第五章 义利字典序结构下的特殊的士阶层结构设计--兼论士阶层与自由放任经济之间的关系 | 第77-99页 |
第一节 中国传统社会的现代化转型与士阶层的消失 | 第77-82页 |
第二节 从交易成本的角度审视传统教育与现代教育的差异 | 第82-87页 |
第三节 中国传统社会结构现代化转型的“第三条道路” | 第87-92页 |
第四节 小结 | 第92-99页 |
第六章 义利字典序结构下的性善社群观--兼论性善社群观与开放社会之间的关系 | 第99-118页 |
第一节 中国传统社会性善社群的基本特征 | 第99-104页 |
第二节 中国传统社会的社会封闭性探源 | 第104-108页 |
第三节 中国传统社会的性善社群观与现代化转型 | 第108-111页 |
第四节 小结 | 第111-118页 |
结语 | 第118-125页 |
后记 | 第125-127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