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中文摘要 | 第1-7页 |
| 英文摘要 | 第7-9页 |
| 第一章 文献综述 | 第9-21页 |
| 1 外源有利基因导入普通小麦的途径 | 第9-13页 |
| ·利用染色体错分裂和着丝点再融合诱导染色体易位 | 第10-11页 |
| ·辐射处理诱导异源易位 | 第11页 |
| ·通过调节Ph基因的作用诱发部分同源染色体交换而产生易位 | 第11-13页 |
| ·组织培养诱导染色体易位 | 第13页 |
| ·利用杀配子染色体诱导染色体易位 | 第13页 |
| 2 小麦遗传背景下外源染色体组、染色体及臂或片段的鉴定 | 第13-21页 |
| ·形态学标记 | 第13-14页 |
| ·细胞遗传学标记 | 第14-15页 |
| ·利用显带进行鉴定 | 第15-16页 |
| ·生化标记 | 第16-19页 |
| ·原位杂交(In Situ Hybridization) | 第19-20页 |
| ·分子标记 | 第20-21页 |
| 3 目的和意义 | 第21页 |
| 第二章 供试品系贮藏蛋白等位基因变异分析 | 第21-32页 |
| 1 材料与方法 | 第22-24页 |
| ·研究材料 | 第22页 |
| ·研究方法 | 第22-24页 |
| ·酸性聚丙烯酰胺凝胶电泳(A-PAGE) | 第22-23页 |
| ·高分子谷蛋白亚基(HMW-GS)检测 | 第23-24页 |
| ·数据分析 | 第24页 |
| 2 结果与分析 | 第24-32页 |
| ·醇溶蛋白多态性分析 | 第24-27页 |
| ·谷蛋白等位基因变异分析 | 第27-28页 |
| ·谷蛋白和醇溶蛋白综合分析 | 第28-30页 |
| ·供试品系间的醇溶蛋白聚类分析 | 第30-32页 |
| 第三章 染色体细胞学Gimsa-C带鉴定分析 | 第32-35页 |
| 1 材料与方法 | 第32-33页 |
| ·研究材料 | 第32页 |
| ·研究方法 | 第32-33页 |
| 2 结果与分析 | 第33-35页 |
| 第四章 讨论 | 第35-41页 |
| 1 普通小麦-簇毛麦杂交后代APAGE麦醇浴蛋白和HMW-GS亚基变异的可能机制 | 第35-36页 |
| 2 利用簇毛麦与小麦远缘杂交法创制高分子量谷蛋白亚基变异及其在小麦品质研究上的应用 | 第36-38页 |
| 3 C-分带技术的有关问题 | 第38-39页 |
| ·C-分带的可重复性和成功率 | 第38页 |
| ·C-分带的多态性和可靠性 | 第38-39页 |
| 4 染色体易位系的创制 | 第39-41页 |
| 参考文献 | 第41-48页 |
| 致谢 | 第48-49页 |
| 附表 | 第49-52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