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1-5页 |
ABSTRACT | 第5-11页 |
第一章 文献综述 | 第11-32页 |
·引言 | 第11-13页 |
·氮氧化物(NOx)净化的传统处理工艺 | 第13-16页 |
·催化还原法 | 第13-14页 |
·吸附法 | 第14-15页 |
·等离子体活化法 | 第15-16页 |
·湿法脱NOx技术 | 第16页 |
·生物法处理NOx废气 | 第16-23页 |
·微生物净化氮氧化物的原理 | 第17-18页 |
·反硝化净化NOx废气的脱氮菌 | 第18-19页 |
·基于自氧硝化作用机理的实验研究 | 第19-20页 |
·生物法净化NOx废气的研究进展 | 第20-23页 |
·GFP基因在环境的应用 | 第23-27页 |
·微生物降解污染物的研究 | 第24-25页 |
·生物膜和活性淤泥菌群研究 | 第25-26页 |
·植物与根际微生物相互作用 | 第26页 |
·微生物土壤修复 | 第26页 |
·细菌-原生动物的相互作用 | 第26-27页 |
·环境监测用生物传感器 | 第27页 |
·本文的研究内容 | 第27-32页 |
第二章 材料与方法 | 第32-35页 |
·实验材料 | 第32页 |
·实验方法 | 第32页 |
·分析方法 | 第32页 |
·主要的化学药品和试剂 | 第32-33页 |
·主要的实验仪器与设备 | 第33-35页 |
第三章 硝化菌株的筛选 | 第35-46页 |
·材料与方法 | 第35-38页 |
·仪器与试剂 | 第35页 |
·主要试剂的配制 | 第35-36页 |
·分析方法 | 第36-37页 |
·分离样品的来源 | 第37页 |
·硝化细菌的筛选培养基 | 第37-38页 |
·筛选的方法与步骤 | 第38页 |
·结果与讨论 | 第38-44页 |
·富集后菌落特征 | 第38-39页 |
·分离获得硝化细菌的斜面菌苔特征 | 第39-40页 |
·硝化细菌硝化性能结果 | 第40-41页 |
·菌株N-20的形态特征 | 第41-42页 |
·Nitrobacter sp.N-20生长特性 | 第42-44页 |
·小结 | 第44-46页 |
第四章 Nitrobacter sp.N-20填料挂膜的研究 | 第46-57页 |
·材料与方法 | 第47-50页 |
·实验仪器与材料 | 第47页 |
·分析方法 | 第47页 |
·实验装置 | 第47-49页 |
·实验方法 | 第49-50页 |
·结果与讨论 | 第50-56页 |
·挂膜启动阶段 | 第50-51页 |
·挂膜运行阶段 | 第51-53页 |
·挂膜过程的日平均硝化速率 | 第53页 |
·挂膜系统中NO_2~-转化为NO_3~-方式的确定 | 第53-54页 |
·空白填料对硝化速率的影响 | 第54-55页 |
·不同填料对硝化速率的影响 | 第55-56页 |
·小结 | 第56-57页 |
第五章 生物过滤净化NO的工艺研究 | 第57-68页 |
·材料与方法 | 第57-59页 |
·实验仪器 | 第57-58页 |
·实验装置 | 第58-59页 |
·结果与讨论 | 第59-67页 |
·生物反应床的逆流、顺流操作方式的确定 | 第59-60页 |
·NO进气浓度对去除效果的影响 | 第60-61页 |
·停留时间对NO去除效果的影响 | 第61-63页 |
·污染物负荷对NO去除性能的影响 | 第63-65页 |
·填料高度对NOx去除率的影响 | 第65-67页 |
·小结 | 第67-68页 |
第六章 生物膜空间结构定量化的初步探索 | 第68-76页 |
·材料与方法 | 第68-71页 |
·实验仪器及材料 | 第68页 |
·主要试剂的配制 | 第68-69页 |
·实验方法 | 第69-71页 |
·结果与讨论 | 第71-75页 |
·转化子的筛选 | 第71页 |
·转化子质粒酶切鉴定 | 第71-72页 |
·CLSM扫描结果 | 第72-73页 |
·COMSTAT程序的定量化分析 | 第73-75页 |
·小结 | 第75-76页 |
第七章 结论和建议 | 第76-78页 |
·结论 | 第76-77页 |
·建议 | 第77-78页 |
致谢 | 第78-79页 |
研究生阶段发表论文 | 第79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