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证券民事赔偿的集团诉讼
| 引言 | 第1-6页 |
| 第一章 我国证券市场法律争议的现状 | 第6-12页 |
| 第一节 证券市场争议的事实现状 | 第6-8页 |
| 一、 证券法律争议的成因 | 第6-7页 |
| 二、 证券违法行为的法律经济学分析 | 第7-8页 |
| 第二节 立法及司法现状 | 第8-12页 |
| 一、 立法、司法现状综述 | 第8-11页 |
| 二、 建立集团诉讼的必要性 | 第11-12页 |
| 第二章 集团诉讼机制的基本原理 | 第12-21页 |
| 第一节 证券法律争议的解决方式 | 第12-17页 |
| 一、 证券调解 | 第12-13页 |
| 二、 证券仲裁 | 第13-15页 |
| 三、 证券诉讼 | 第15-17页 |
| 第二节 集团诉讼机制基本原理 | 第17-21页 |
| 一、 集团诉讼的概念与制度的合理性基础 | 第17-19页 |
| 二、 集团诉讼制度在发展中的若干法律问题 | 第19-21页 |
| 第三章 各国集团诉讼制度的比较与分析 | 第21-38页 |
| 第一节 美国集团诉讼的程序规则评析及相关判例 | 第21-29页 |
| 一、 集团诉讼程序规则评析 | 第21-26页 |
| 1. 诉讼的提出和受理 | 第21页 |
| 2. 集团证明 | 第21-23页 |
| 3. 集团代表人的确定 | 第23页 |
| 4. 集团诉讼的通知 | 第23-24页 |
| 5. 选择退出 | 第24-25页 |
| 6. 和解 | 第25-26页 |
| 7. 集团律师费 | 第26页 |
| 二、 证券集团诉讼的有关判例 | 第26-29页 |
| 1. 安然财务欺诈案 | 第26-28页 |
| 2. 山登公司案 | 第28-29页 |
| 第二节 大陆法系国家的集团诉讼制度 | 第29-35页 |
| 一、 选定当事人诉讼 | 第30-32页 |
| 二、 团体诉讼 | 第32-35页 |
| 第三节 我国代表人诉讼制度 | 第35-38页 |
| 一、 代表人诉讼要件 | 第35页 |
| 二、 代表人诉讼的审理 | 第35-36页 |
| 三、 代表人诉讼与集团诉讼的区别 | 第36-38页 |
| 第四章 完善我国证券民事诉讼机制的立法架构及设想 | 第38-51页 |
| 第一节 我国证券民事赔偿的实现制度 | 第38-44页 |
| 一、 现有的法律依据 | 第38-41页 |
| 1. 程序法规定 | 第39页 |
| 2. 实体法规定 | 第39-41页 |
| 二、 证券民事赔偿实现制度的分析 | 第41-44页 |
| 第二节 我国证券民事诉讼赔偿制度的立法架构 | 第44-51页 |
| 一、 完善我国证券法对证券侵权的民事责任的设定 | 第45-46页 |
| 二、 完善代表人诉讼制度,引进团体诉讼制度 | 第46-47页 |
| 三、 制定证券集团诉讼的试行规则 | 第47-48页 |
| 四、 建立股东衍生诉讼 | 第48-49页 |
| 五、 利用刑事附带民事诉讼解决证券民事赔偿 | 第49-51页 |
| 结论 | 第51-54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