引论 | 第1-9页 |
第一章 受贿罪的立法检讨与改革 | 第9-30页 |
第一节 受贿罪的法制沿革与比较 | 第9-15页 |
一. 受贿罪的国内立法 | 第9-10页 |
二. 受贿罪的域外立法 | 第10-13页 |
三. 思考 | 第13-15页 |
第二节 受贿罪构成要件的检讨 | 第15-22页 |
一. 主体要件--“公职人员” | 第15-18页 |
二. 行为要件--“与职务有关” | 第18-19页 |
三. “贿赂” | 第19-21页 |
四. 法益 | 第21-22页 |
第三节 受贿罪的特别情形 | 第22-24页 |
一. 退(离)休国家工作人员的受贿罪主体资格的认定 | 第22-23页 |
二. 国家工作人员与其亲属共同受贿的认定 | 第23-24页 |
第四节 受贿罪的刑罚改革 | 第24-30页 |
一、 刑罚目的 | 第24-25页 |
二. 刑罚的完善 | 第25-27页 |
三. 废除死刑 | 第27-28页 |
四. 数罪并罚 | 第28-30页 |
第二章 受贿犯罪的态势与危害 | 第30-37页 |
第一节 犯罪态势 | 第30-35页 |
一. 惩治重于预防,受贿犯罪“越打越多”,受贿官员“越打越大” | 第30-32页 |
二. 受贿犯罪集团化,串、窝案、案中案明显增多 | 第32页 |
三. 腐败官员集政治蜕变、经济贪婪和生活腐化于一体 | 第32-33页 |
四. 吏治和司法腐败严重,经济发展的热点领域往往成为腐败案件的高发区 | 第33页 |
五. 受贿犯罪手段市场化、多样化,具有极大的隐蔽性 | 第33-34页 |
六. 受贿犯罪日益渗透社会,具有更大的复杂性 | 第34页 |
七. 受贿犯罪是犯罪黑数最大的一种犯罪 | 第34-35页 |
第二节 犯罪危害 | 第35-37页 |
一. 政治危害 | 第35页 |
二. 经济危害 | 第35-36页 |
三. 社会危害 | 第36-37页 |
第三章 受贿犯罪心理探究 | 第37-44页 |
第一节 受贿犯罪心理成因 | 第37-40页 |
一. 主体因素 | 第37-39页 |
二. 社会因素 | 第39-40页 |
第二节 受贿犯罪心理特征 | 第40-44页 |
一. 官权优势心理 | 第41页 |
二. 自私贪婪心理 | 第41-42页 |
三. 认同从众心理 | 第42页 |
四. 失衡补偿心理 | 第42-43页 |
五. 侥幸安全心理 | 第43-44页 |
第四章 受贿犯罪的控制与预防 | 第44-50页 |
第一节 改革(Reform) | 第44-45页 |
一. 以建立民主法治国为目标的政治改革 | 第44-45页 |
二、 以实现司法独立为目标的司法改革 | 第45页 |
第二节 制法(Legislation) | 第45-46页 |
一. 完善公务员制度的行政法 | 第46页 |
二. 完善刑事立法 | 第46页 |
第三节 监督(Supervision) | 第46-47页 |
一. 国民监督 | 第46-47页 |
二. 新闻监督 | 第47页 |
第四节 政策(Policy) | 第47-48页 |
一. 中国当前惩治受贿犯罪的刑事政策存在着几种极端倾向 | 第48页 |
二. 政策完善的几项建议 | 第48页 |
第五节 文明(Civilization) | 第48-50页 |
结语 | 第50-51页 |
参考书目 | 第51-52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