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中文摘要 | 第1-5页 |
| 英文摘要 | 第5-7页 |
| 缩写符号 | 第7-12页 |
| 第一章 文献综述 | 第12-36页 |
| ·植物分子标记技术的研究和利用 | 第12-28页 |
| ·形态标记 | 第12-13页 |
| ·细胞学标记 | 第13-14页 |
| ·蛋白质标记 | 第14-15页 |
| ·DNA标记 | 第15-28页 |
| ·基于DNA-DNA杂交的DNA标记 | 第15-18页 |
| ·RFLP | 第16-17页 |
| ·VNTR | 第17页 |
| ·SSCP | 第17-18页 |
| ·基于PCR的DNA标记 | 第18-28页 |
| ·随机引物的PCR标记 | 第18-21页 |
| ·RAPD | 第18-19页 |
| ·AP-PCR | 第19-20页 |
| ·DAF | 第20页 |
| ·ISSR | 第20-21页 |
| ·特异引物的PCR标记 | 第21-25页 |
| ·SSR标记 | 第21-23页 |
| ·SCAR标记 | 第23-24页 |
| ·STS与EST | 第24-25页 |
| ·RGA标记 | 第25页 |
| ·基于PCR与限制性酶切技术结合的DNA标记 | 第25-28页 |
| ·AFLP | 第26-27页 |
| ·CAPS标记 | 第27页 |
| ·基于单核苷酸多态性的DNA标记 | 第27-28页 |
| ·DNA分子标记在水稻遗传育种中的应用 | 第28-34页 |
| ·遗传连锁图谱的构建 | 第28-30页 |
| ·基因定位 | 第30-31页 |
| ·种质资源研究 | 第31-33页 |
| ·遗传多样性和亲缘关系研究 | 第31-32页 |
| ·绘制品种(系)的指纹图谱 | 第32-33页 |
| ·分子标记辅助选择 | 第33-34页 |
| ·本研究的目的和意义 | 第34-36页 |
| 第二章 材料与方法 | 第36-48页 |
| ·实验材料 | 第36-38页 |
| ·试剂及仪器 | 第38-40页 |
| ·实验方法 | 第40-48页 |
| ·植物总DNA的提取及质量检测 | 第40-42页 |
| ·主要溶液 | 第40页 |
| ·水稻总DNA提取的操作步骤 | 第40-42页 |
| ·DNA浓度测定和质量检测 | 第42页 |
| ·RAPD分析 | 第42-44页 |
| ·RAPD分析的PCR反应体系和程序 | 第42-44页 |
| ·RAPD引物的筛选 | 第44页 |
| ·RAPD分析的PCR扩增产物的电泳分离和记录 | 第44页 |
| ·微卫星DNA分析 | 第44-46页 |
| ·微卫星DNA分析的PCR扩增体系和程序 | 第44-45页 |
| ·微卫星DNA分析的PCR扩增产物的电泳分离和记录 | 第45-46页 |
| ·数据处理 | 第46-48页 |
| 第三章 结果与分析 | 第48-59页 |
| ·水稻总DNA的提取 | 第48-49页 |
| ·分子标记分析 | 第49-54页 |
| ·RAPD引物的筛选及其对45个AA基因组水稻材料的扩增结果 | 第49-51页 |
| ·微卫星引物的筛选及其对比45个AA基因组水稻材料的扩增结果 | 第51-54页 |
| ·RAPD与微卫星DNA标记的检测效果比较分析 | 第54页 |
| ·RAPD和微卫星DNA标记扩增结果的聚类分析 | 第54-59页 |
| 第四章 讨论 | 第59-66页 |
| ·分子标记的比较 | 第59-60页 |
| ·分子标记的选择 | 第60-61页 |
| ·野生稻 | 第61-66页 |
| 参考文献 | 第66-87页 |
| 在读期间发表论文 | 第87-88页 |
| 致谢 | 第88页 |